笔趣阁 > 生命的觉醒 > 第26章 身边的幸福

第26章 身边的幸福


做公益有什么意义呢?扶贫是为那些苦难的人送去物质的粮食,觉悟的法是给人心灵的食粮,同样的粮食,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有什么区别呢?应该说精神是原动力,物质上的是自然拥有的果,人的贫穷富贵,除了先天的福报之外,先天的福报指生下来就拥有富贵的命。

        其余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的家庭,他贫穷富贵多数都是发心的不同带来的,就比如孩子上学一样,要想学好,得有一个理想和志向,为了出人头地也好,为了父母亲人也好,有了这个动力才是学习的动力。

        什么事都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动力,随波逐流的人,是很难富贵的,所以心灵是一切物质的动力,这也就是佛教常说的,一切唯心造的道理。

        为什么说好人有好报?人都喜欢受益而不喜欢付出,当我们看到老人孤苦无依的样子,我们还选择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的苦就是因为总想到当下的美好,却忘记了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他们的现在也许是我们将来的样子。

        圣者做事能考虑到结果是什么样子的?而普通人做事,只想到当下的利益,而不想到未来的苦果,这也是修行者和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很多人说这是消极厌世的想法,当你看到那些可怜的人受苦的人,你还会这样想呢?做善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大人与小人的区别是什么呢?经中讲的大人,小人,和小孩跟世间人认为的截然不同,法是以空性的正见慧来辨别大人小人,而世间人是以年纪,人品来辨别,八大人觉是入门最基本的经典,你只有做到这八条才能成为大人。

        才能迈入法的殿堂,经中说一切物质,人事环境都是心性无明的幻现,保任守护心性才是大人,就是说对身相物质的执不执着来判定一个人是大人还是小人,大人把身相物质都当做广结善缘的媒体。

        而小人却死执身相物质,对这也怕,那也怕的,就是过于执着自我的结果,不知道心灵的重要,就算是修行人,如果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那也只能在大人与小人之间了。

        普通人和修行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师父说:修行就是让我们心定在善处,不随五欲六尘而动摇其心,善处就是为人不为己,就是时时处处为父母亲人着想,为尊师重教,学有所成着想,不给家人社会添麻烦着想,这都是善的东西。

        如果把心定在五欲六尘上,为了得到五欲六尘而不惜一切代价,做出很多恶事情,不是鬼怪可以扰乱人的思想。

        其实这些只是我们的借口,而真正扰乱我们的,却是一颗贪心,而去除贪心的最好办法,就是相幻心真,净化心灵的道理,修行就是看淡身相,不为成住坏空的事物所累,将精力用在常乐我净的心性上。

        什么是出世间法?什么是世间法呢?佛法讲心性,认为世间的一切物相都是心性无明变现的,世间法讲物质,认为物质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灵魂,辩论这些在佛法中都毫无意义,佛法跟世间法其实是一回事,世间法以事实存在的身体为真,谁在掌控事实还是虚假呢?

        这个掌控证明的就是我们的心性,要证明这个东西是事实还是虚假?首先就得用眼睛、用耳朵等来辨别,用自己见、闻、觉知的做用,来辨别自己的身体,这就存在的两个东西,一个是见、听的做用,一个是身体物相。

        修行保任的是见听的作用,为真实的心性,这就好比种子一样,遇到缘分则生发,就是此世的身体,因缘不具足则为种子心性,心性虽没有根尘的作用,是因为它的环境是常乐我净的。

        这个法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法界指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与心性世界的总称,三恶道众生居住在物质世界中,修罗道、人道、天道随境界的高低居住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之中,六凡众生最高只能居住在精神世界。

        四圣声闻、缘觉、菩萨和佛,居住在心性世界中,可以随众生的因缘自由出入所有境界中,水陆指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一切众生,六凡众生最大的需求就是饮食,因饥饿而生起贪嗔痴恶念,而无量的堕落恶道,斋食是令一切众生皆以饱满,而舍去贪婪恶心,自然就会向上超升得生善道。

        什么是真正的福德呢?信就是信心灵的真实,物质的虚幻,只要把身体物质看淡,才不会被身体的病患,环境的磨难,而影响动摇保任心性,真信的人,会把此生人事物的存在当做一种了缘结缘的因缘,身体环境可以随因缘的转换,人真正的心性却永远不变,才有真正的信。

        愿是了知这种明心见性的道理以后,发大菩提心,如地藏菩萨一样,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智慧是纯一的保任心性,是普度众生的大心,人只要有了这种大愿力心,才能真正的做到无我利他,只有无我才能真正体会菩萨的精神。

        一年又一年人到底能收获什么呢?普通人的收获是名闻利养等,在佛法看来,收获的却应该是心灵的强大,如果普通人把清醒的时候所收获的,做为他的一切,那么能掌控睡眠的心,就是修行者的收获。

        一年一年转瞬即逝,逝去的是身相的名闻利养,也就是普通人失去的所谓的清醒,由于睡眠不清醒时他不能控制自己,普通人只知道让人清醒的是身体,还不知道睡梦时还另人清醒的心灵。

        什么是连接我们与祖先的通道?祭祀者是活人的我们,被祭者是已故的亡人,这其中的通道就是思念、感恩、和爱的表达方式,思念者和被思念者,都是变易的物质,是流转和无常的,是无明的幻生,就像空中花水中月一样。

        在无明的堆动下,错误的思想加强烈的执着,把心聚焦到一处,妄想执着久久就会产生幻像,知见立知为无明本,这就是无常法,保护这些只能带来无常,也是轮回的因,然而思念感恩却是善法,是物质的升华,是正能量的表现,执着这些,却是善道的因。

        爱是完全脱离这些,爱不是执着,而是建立在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平等,是借助这些,来表达觉悟道理的方式,灯光可冲破物相的无明,感恩是通往善的道路,而无我利他却是净业正因,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这就是修行者永恒不变的事业。

  https://www.biqugebar.net/15812_15812336/107995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