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六姑娘被瓜撑到了 > 第110章 第110章

第110章 第110章


“京兆府或者刑部大理寺都有鉴别字迹的人,”陶益青所说这三处,都是处理案件的部门,只是,他与这三处的人都不熟悉,毕竟他也才初初入仕,接触人尚少。

        陶灼一听,这好办,“那就找晔哥帮忙吧,他肯定都认识。”

        “灼灼,不能总麻烦晋王,”陶宝琼看着妹妹是真拿晋王当大哥一样的兄长了,“让三叔找找人也行啊。”

        陶益青却道:“无妨,我去找晋王。”

        “翠竹,你给晔哥传个信,”要论快,肯定不如翠竹这边,“早点把事情弄清楚了才好。”

        好让渣伯父滚粗。

        因此,邵氏与卫氏还未出宫门,祁晔就收到了景二传来的消息。

        “皇兄,我出宫一趟办点事,”他跟景隆帝告知一声,就要走。

        景隆帝还惦记着给他找个教导宫女一事,“你做什么去?晚上不去你皇嫂那里一起用膳?朕还有事没跟你说完。”

        祁晔一听就知道他说什么了,回头有些无奈地说:“皇兄,你还是先问过太医令再说吧。臣弟有事,先走了。”

        正好太医令听召过来,与晋王走了个面对面,晋王就拍了拍太医令的肩膀,“有劳等下给我皇兄好好讲讲,男子不宜早成亲一事。不用瞒着掖着,照实了讲。”

        太医令压根不知道自己被召来的缘由,被晋王这么一说,也没反应过来是个什么意思,怎么男子不宜早成亲?

        直到景隆帝询问,晋王觉得男子早行房事会对子嗣和健康不利,问太医令是否如此?

        太医令一个七十多的老头了,没想到有一日会与圣上讨论这种问题,面上都透出些不自在。可既然是圣上反问,又涉及晋王,太医令只一思索晋王年纪,且如今还未娶亲,就有些明白了。

        “回圣上,虽说男子十五可娶亲,不过房事过早的确有损精元,身体康健者尚轻,体弱者尤重,便是诞下子嗣也易体弱。”

        “那女子呢?”

        “女子亦然,有不少女子便是因年龄过小生产困难,不过,也是分个人,以及养护状况等等,将养得当,一般都无碍。”

        晋王所说,太医令这基本都对了,那剩下的七十往后男子少于女子,就得去查验户部人口了。

        不过,景隆帝一句话吩咐下去,户部那边很快就回了话,的确如晋王所言。

        这个暂且不说,景隆帝还是从太医令那里了解到,若要绵延健康子嗣,娶亲时女子可比男子大两岁,男子只要控制房事,适当调理,便可无碍。

        所以,景隆帝觉得,还是要给晋王和太子准备教导宫女,之后,他就跟皇后将此事提起,交代她去办好。

        承宁伯府今日来了宣旨的内侍。

        不知情的几位姑娘公子自然都很惊讶,不知道圣上有什么旨意,忽然发到伯府。顾不得多问,全府上下都要穿戴整齐,赶紧到外院去接旨。

        只是,让陶如珍和陶锦珊震惊的是,她们看到父亲(大伯父)居然形容憔悴,一脸灰丧地被下人搀扶着走过来。

        陶光启身上的衣裳自然是在邵氏与卫氏回府后,令人与他提前换了一身,又重新与他梳洗过,不然就先前他那副头发散乱衣裳皱破的模样,也没法接旨。

        或许是已经知道了,圣意已定,圣旨不时便会来宣,陶光启居然难得没有反抗,任由下人捯饬齐整了。

        或者是明白,就算自己闹腾,不想换洗,届时圣旨该颁发还得颁发,他还得更丢尽脸面,不如好歹给自己维持最后的体面了。

        因此,当宣旨的内侍看到陶光启虽然眼睛无神,但却没有疯狂抗拒之类,也松了口气。毕竟这爵位忽然被薅夺,传给了不受待见的长子,陶光启肯定无法接受,但他只是一个宣旨的,只宣读完圣旨,交给伯府,只是办差,也不想闹得太难看。

        伯府众人依次跪下,香案前,内侍独特的声音很快响彻在庭院中。

        由中书舍人润墨写下的旨意,用词文雅,但谴责陶光启的罪过却十分显然,“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现承宁伯陶光启蓄养外室并生下子嗣,以平妻之名养之,违德违制……鉴于陶光启德行不足,不堪其位,今下旨薅其伯爵位,嫡长子陶益青恭谦温俭,德才兼备,着陶益青承袭爵位……礼部不日执行,钦此。”

        “微臣领旨谢恩。”

        这里面的旨意,不仅给陶光启,更给了陶益青,因此,等内侍宣读完毕,陶益青等了下,见陶光启不为所动,只好自行先叩头领旨谢恩。

        那内侍便看着陶光启方向,等他。

        陶光启其实还有一丝期盼。

        毕竟那文书上写了杜兮娘是平妻,只是住在府外,这个虽然不大常见,可也没人规定家里人必须住到一处。就算是平妻已经被禁止,但已经娶了平妻者,视情况而定,杜兮娘是在卫氏前头,若是论起来,卫氏才是低了杜兮娘一头。

        可没想到,圣上居然丝毫不管,只听了邵氏与卫氏的偏理,就真夺了他爵位!

        看着那明黄色的圣旨,陶光启目光里渐渐带上了愤恨之色。他此时更愤恨卫氏撺掇母亲,居然真的去圣上跟前求来了这圣旨,“我……”

        他刚想张口喊,就被陶玉琅眼疾手快地捂住了嘴,朝那内侍笑道:“王总管莫在意,许是长兄刚才还没睡醒,有些迷糊,既然旨意下了,那伯府就接下了。”

        同时,卫氏抬起手,“妾身代夫君接旨,叩谢圣上隆恩。”

        王总管自然知道这陶光启不甘心,可是旨意下了,管你抗拒还是如何,已成定局。

        “大哥最好别闹,不然惹怒了圣上,便是牢狱之灾,”陶玉琅低声在陶光启耳边劝告,“大哥难道没看到,就算那文书上的笔名尚且存疑,可圣上也是极其厌恶这等平妻之事,你怕不是忘了圣上当初的境遇,那先头废高贵妃便是想以平皇后上位,你行这等事,压着青哥儿世子位不申请,难道不是在戳圣上的心,让他想起昔日自己为太子时险些被夺的往事?”

        陶玉琅就知道这个大哥,不会安稳地接旨,在没有真正听到宣判时,谁还不会抱一下不该有的希望呢?

        因此,他特意把今日最关键的要处,留在了此时才告知陶光启,他最大的错处和犯了什么大忌讳。

        果然,随着他的话,陶光启僵住了。

        他这个人是好钻营,可就如同邵氏曾经担心的一般,他有那个好强的心,却无那个精明的脑子,有时候反而糊涂,遇事情有些执拗。

        不然,也不会做出一连十几年将杜兮娘母子养在外面的事,可见其人心性独断专横一面。

        他是有些小聪明,可却没用到正处上,加上歪曲的观念认知,压根就没想到过,自己所行这些,居然跟景隆帝当初的境遇对上了。

        虽然景隆帝年少未登基前的遭遇不是秘密,可陶光启觉得自己只是偏爱杜兮娘母子,想把爵位留给心爱女子生的自己疼爱的儿子,哪成想还会戳到圣上的痛处!

        可三弟这些话,却又那么有道理。

        只看圣上连那文书的真伪都没等辨别出来,就快速下旨,陶光启顿时浑身冷汗遍出。

        陶光启或许还想不到,陶玉琅却清楚,为何圣上没等那文书真假辩别出来,便下了旨意。

        只因,陶光启宠爱外面养的杜兮娘,蓄意把爵位留给次子这些所做所为,捅了圣上的痛处,陶光启这个做下官的,犯了上位者忌讳,那么随便一点错都能给揪大了,被上位者处置。更何况,陶光启不管是外室还是平妻,都违反律法和规制,景隆帝只薅夺他爵位并不严重。

        至于那文书真假,对圣上而言无用,真正有影响的是杜兮娘母子,若文书为真,那两个只是一个不被承认成平妻的妾室和庶子,若是假,那就是卑贱的外室和奸生子。

        两厢区别甚大。

        陶灼就看着不知自家爹爹在渣伯父耳边说了什么,他就一副备受打击和惊恐模样。

        不过,到此为止,事情就成了定居,她家大哥哥往后就是伯爷了,再看看如丧考……啊呸,才不是,是如丧家之犬一般的渣伯父,可真是痛快啊!

        圣旨被供奉到祠堂,各房众人也各自回去,反应不一先不说。

        陶光启被人扶着回到自己的外书房,还没回神。

        直到再次被扶起来,架着往外走,才反应过来,挣扎大吼,“你们又要作甚?”再看到几个抬着箱笼的奴仆时,更是要挣开他们的手。

        “大老爷,小的们送您去宅子里。”

        不是伯爷,这称呼都改了。

        即便正式的文书还未下来,可旨意已发,往后府里原先大公子就直接成伯爷,这府里所有人辈分都得往上提一下子,只是因为新伯爷太年轻,老夫人就让这样称呼,大爷二爷三爷都加个老字就成,底下公子姑娘们称呼先不变。

        “什么宅子?放开我,这是我家,我就在这府上住,就算没了伯爷名头,我还是这府里的老爷,你们给我撒手,没大没小的东西!”

        陶光启气急了,对着身旁两个人抬脚就踹,可就算是被踹,那下人也不松手,甚至还道:“大老爷,您再恼,老夫人和太夫人那边知道了,您更不得好。”

        见下面的奴仆都敢这么顶撞威胁自己,陶光启气的脸红脖子粗。

        可因为杜兮娘母子一事发,他原先身边的心腹管事小厮全部都被清理掉了,发卖的发卖,赶到庄子上做粗仆的已经是轻的,导致现在身边一个帮他忙的下人小厮都无。

        更何况,派过来给他收拾行李被褥的都是卫氏和陶益青身边派过来的,陶光启也就只能逞逞口头上的威风。

  https://www.biqugebar.net/17163_17163674/98383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