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世:长安城下 > 第371章 忠嗣兼任

第371章 忠嗣兼任


今年年末,贺知章死了。

        我常年呆在安西,除了从报状上得知一些关中地区的消息外,其他的途径一概没有了。

        贺知章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他证圣元年(公元六九五年)进士及第,曾任礼部侍郎等职。

        晚年上疏请为道士,求还乡里。

        他风流倜傥,狂放不羁,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

        说到李白,他的名字现在已经成了大唐上响当当的名字。

        他前两年入宫担任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李白供职于翰林院。

        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可是李白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玄宗召唤他,他都不去上朝。

        没两天,他就跟玄宗请辞,游山玩水去了。

        让高力士脱靴,其实只是史官为了黑他。

        李白这孩子虽然傲娇但也不是一点礼数都没有,怎么可能会让高力士帮他脱鞋子呢?

        他和高力士是好友,当初如果不是高力士帮他说清,还轮的到他主动请辞?

        估计早就被玄宗给杀了。

        如果他当众让高力士下不来台,高力士怎么可能会那么大度的帮他说情呢?

        但是,这样还是把玄宗给得罪了。

        天宝三年,翰林芮挺章编了一套《国秀集》,其书三卷,选录唐八十五位诗人的诗二百一十八首。

        其选录标准强调“风流婉丽”,重词彩而轻风骨,所以入选作品内容深刻,雄浑豪放者甚少。

        但是,对于大诗人李白的作品竟一篇都没有收录。

        李林甫自从入朝为官以来,各种给玄宗出馊主意。

        高力士觉得在这么下去,玄宗就离亡国不远了。

        可是玄宗对李林甫宠幸正甚,他又不能直接了当的说;他只好旁敲侧击的跟玄宗说,可是玄宗要么是真没听懂,要么是故意装糊涂。

        今年十二月,玄宗提出想要政事委任于李林甫,自己当个闲散皇帝;说白了,还是他只顾贪图享乐。

        自打开元二十四年的玄宗从东都还京后,李林甫知道玄宗厌巡幸,就与牛仙客谋划增近道粟赋,并和籴以充实关中,所以积蓄丰盈。

        玄宗觉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大同。

        再加上杨玉环入宫以来,深得玄宗的喜爱;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英雄都是栽在了温柔乡里。

        玄宗现在已经六十岁了,唐朝平均寿命也就五六十岁,说句不好听的,在不享受就没时间了;他自己又不知道他自己能活到八十多岁。

        于是他跟高力士聊天,说:

        “自唐建立政权以来,就需要东都西京来回跑,如今天下太平,我已经有十年没出长安了。”

        “既然天下太平、盛世长安,我想无为而治,把政事委任给李林甫,你觉得怎么样?”

        高力士当场就懵了,立刻反对:

        “天子巡狩是古代传下来的制度,再说,天下大权不可假手于他人。”

        “李相公(丞相)现在已经权倾朝野,如果再接管政事,到时威势既成,天下恐怕就更加没有人敢说他的不对了!”

        玄宗听后,十分不高兴。

        高力士跟在玄宗身边多年,自然看的出来玄宗是生气了。

        立刻连连顿首,赶忙认错:

        “臣是狂妄而言,臣罪该死。”

        玄宗原本就没有真的生气,原谅了高力士。

        但是,从此之后,高力士不敢再跟玄宗深言天下大事;玄宗也没怎么征求过他的意见。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

        天宝四年的春天特别的干。

        整个安西地区几乎没有下雪,也没有降水。

        缺少雨水的灌溉,百姓们只能转而去使用井水和河水。

        一时间,井水枯竭、河水水位极度下跌的谣言四起。

        实际上只是因为地下水不过丰沛,干旱导致水蒸发速度过快,才造成了水位下跌喝井水枯竭的假象。

        我和王楠带着人、用尽量简单的语言跟他们解释了这个问题,这才安抚了城镇的居民。

        回大都护府的时候,我在路边捡到了一个弃婴。

        天还是挺冷的,他的脸已经冻得有些发紫,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我把他带回了大都护府,准备收养他。

        来曜看到这个孩子之后,喜欢得不行,非要给他起名;重点是他起的名字好听就罢了,他非要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国忠。

        原谅我对杨国忠实在没什么好印象,说什么也不能把这个孩子起名叫国忠啊……

        于是来曜提出叫佐国。

        刘翊的字叫佐翊,我对“佐”这个词还是蛮有好印象的,于是同意。

        天宝四年正月,我四十九岁生日的时候,有了一个儿子叫“李佐国”的儿子。

        今年二月二十一日,玄宗任命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使。

        王忠嗣一直都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他年少时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的年纪,立刻稳重了起来、以守边为本职。

        他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不可凭分削国家的力量,轻易地挑起战事,来捞取个人功名。”

        他训练兵马时,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补上;他有一把重达一百五十斤重的漆弓,曾贮在袋中,表示没有多大用处。

        军中士卒都日夜思战,王忠嗣总是提前派遣侦察兵观察敌方的薄弱地方,然后出奇兵攻击。

        因为他这个好习惯,士卒喜欢这样做,师出必胜。

        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

        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

        他现在兼任两镇节度使,自朔方至云中,边陲数千里。

        凡事要害之地,他都派人加固当你的城墙或者设置新的城镇,拓地数百里。

        边疆的胡人听说他到来之后,立刻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24_24240/112437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