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世:长安城下 > 第379章 力陈冤情

第379章 力陈冤情


今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

        十月份的时候,玄宗想让王忠嗣攻打吐蕃石堡城;这时,唐朝刚刚和吐蕃打过一架,对方肯定会有所忌惮。

        边防重镇必然会严加防守,这个时候去攻打对方石堡城,真不知道玄宗是怎么想的。

        王忠嗣也这么觉得,他跟玄宗进言说:“石堡城一向就是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吐蕃刚刚遭到重创,原本就重兵守卫的石堡城现在肯定固若金汤。

        这个时候去攻打他们,一定会损失惨重,恐怕得不偿失;不如暂且养精蓄锐,等有机会再攻取。

        玄宗听后很不高兴。

        这时董延光主动请缨去攻打石堡城,玄宗命王忠嗣派兵助战。

        王忠嗣原本就不赞成功攻打石堡城,但是军令难为、他不得已奉诏相助。

        但他并没有没有完全按董延光的意图行事,因此又遭到了董延光的记恨。

        李光弼劝王忠嗣说:

        您是因为爱惜士卒,不想让他们平白无故去送死才不愿意去攻打的;虽然迫于皇帝的诏书而派兵助之,实际上却阻其计谋。

        如今,董延光手握五万兵马,却不立重赏,士卒怎么肯为他尽力呢!

        可是,攻石堡城是皇帝的意图,如果董延光无功而返,陛下必然要把责任都推到你身上。

        您的军府充实,为什么不花上点儿钱为杜绝其谗言呢!

        王忠嗣反问:如果他们就故意来整我的,我就算疏通了关系又能怎么样呢?

        现在以数万士卒的生命去争夺一座城池,说实话肯定是拿不下的;就算万一拿下了,大唐可以更好地牵制对方,对于国家来说也不是件坏事。

        没拿到是意料之内的,所以我无论是不是疏通了关系,结果都不会改变。

        就算我今天被天子责怪,也不过是贬官为金吾或羽林一将军归宿卫,最次也不过贬为黔中的一长史或司马。

        我怎么能以数万士卒的性命来换取一官半职呢!

        你如果真是为了我考虑,就不要再说了;我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发生什么,也不会动摇。

        董延光规定时间内当然没能攻陷石堡城,于是他跟玄宗说,

        “都是因为王忠嗣设计阻挠军计实施,我才没能攻破石堡城。”

        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玄宗当场勃然大怒。

        李林甫借机捣乱,他让济阳别驾魏林跟玄宗说:王忠嗣曾经自己说过,他想拥兵以太子为尊;他自小被养在宫中,与太子关系一向亲密,恐怕不是说说而已。

        玄宗一向最忌讳这个,他下诏命令王忠嗣入朝,委三司审问。

        玄宗一向听别人夸赞哥舒翰,于是也把他一块儿诏了回来。

        俩人在华清宫相见,相谈甚欢。

        十一月十九日,玄宗任命哥舒翰为西平太守,充陇右节度使;以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武威郡事,充河西节度使。

        这个时候,三司正在给王忠嗣定罪,玄宗开始护犊子了。

        “我儿常年居住在深宫之中,从来不和外人接触,这一定是谣言,只用阻挠军计罪判处王忠嗣就行。

        哥舒翰这个时候正好居住在长安,有人劝他准备些金帛钱财救王忠嗣。

        哥舒翰不以为然,他说:

        如果这个世界还有正道存在的话,王公一定不会冤死;如果正道已丧,规矩也是没有用的!

        哥舒翰这个孩子就是太正直了,不然也不会被自己手下卖了,最后被逼迫到委曲求全依附安禄山。

        可是那么委曲求全,也只不过多苟活了一年。

        这个时候也是,哥舒翰认为的正道一直都不存在:三司奏忠嗣罪当死。

        唐律有明文规定,扰乱军纪者,斩;阻挠军计实施者,斩;惑乱君心、意图谋反者,诛。

        王忠嗣被判处死刑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此时哥舒翰正受玄宗宠遇,他力陈王忠嗣之冤,并请以自己官爵赎忠嗣之罪。

        玄宗根本不理他,转身就走,哥舒翰跟在他后面一步一叩首,哭得泪流满面,“陛下,王公断不是这样的人啊!他自小在您身边长大,他是什么样的人,陛下是最清楚的!”

        他跟玄宗细数王忠嗣的功绩,一桩桩一件件,如数家珍:言词哀痛、情真意切。

        “边疆再无战事,王公之功不可没,”哥舒翰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王公若有心谋反,为何还要卸任两大节度使之位?”

        “四镇节度使可以统御大唐七成以上的兵马,王公若有心反叛,大可以揭竿而起!”哥舒翰又叩首道,“石堡城原本就易守难攻,王公并非不尽心尽力,实乃为士卒着想。”

        玄宗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可是王忠嗣确实没听从他的指挥——玄宗才不会承认自己的指挥是错误的,十一月二十七日,贬王忠嗣为汉阳太守。

        相比于殒命,贬官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李林甫没能杀了王忠嗣,又把矛头对准了太子李亨。

        他屡次兴起大狱,并在长安另设了一个全是他自己人的审查机构“推事院”。

        因为杨钊是杨贵妃的兄长,可以出入禁中,而且被玄宗所信任;李林甫拉拢他为援,任为御史。

        但凡和太子交往过密的人,一律派人暗中观察,必要时,押送到推事院交给酷吏罗希奭与吉温审问。

        杨钊原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趁着这个机会,他也铲除了很多自己的对手,被诬陷诛杀的家族有数百个。

        好在李亨为人仁孝又比较谨慎,再加上驸马都尉张垍和高力士暗中保护,在玄宗面前各种帮他说好话,李林甫才没能得逞。

        如果不是张垍和高力士还是正派人物的话,大唐肯定完了。

        玄宗就四个有治国之能的儿子,还被他一口气杀了仨;剩下的虽然也有才能,但是军事能力强并不代表可以治理好国家。

        今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因为高仙芝在小勃律之功,玄宗封他为高安西四镇节度使;参战的将领皆有封赏,我和田珍官加一等,各赏金百两、锦帛十匹。

        穿惯了军营的怎么折腾都磨不破的缺胯袍,对锦帛之类容易挂丝儿的东西完全没兴趣;我让新担任我副手的房昕把锦帛变现,分给了陌刀队的弟兄。

        夫蒙灵詧被调入长安,担任了礼部尚书。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24_24240/137020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