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世:长安城下 > 第415章 边将内迁

第415章 边将内迁


七月十八日,这些事情传到了玄宗的耳朵里。

        他悲恸大哭,发誓一定要手刃安禄山。

        他下制书任命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统辖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下收复长安、洛阳;并宣布了退位的消息。

        又任命御史中丞装裴冕兼左庶子,陇西郡司马刘秩试兼右庶子;永王李聑为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少府监窦绍做他的师傅,长沙太守李岘为都副大使。

        然后任命盛王李琦为广陵大都督,统辖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都使;前江陵都督府长史刘汇做他的师傅,广陵郡长史李成式为都副大使。

        最后任命丰王李珙为武威都督,仍然统辖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都使,陇西太守济阴人邓景山做他的师傅,并兼任都副大使。

        很坑爹的事情就是,玄宗只是空头任命;他们各自所需要的士卒、马匹、武器以及粮资等,都需要在当地征求,自行解决。

        其他各地原来的节度使仍旧为节度使。

        各王所需要任命的部下官吏以及所统辖地方的郡县官,可以由自己挑选,任命以后再上奏报告。

        当时盛王李琦、丰王李珙等都不亲身赴任,只有永王李聑赴镇就职。

        玄宗还设置了山南东道节度使,统辖襄阳等九郡;又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统辖南海等二十二郡。

        同时,还把五溪经略使升迁为黔中节度使,统辖黔中等州郡;把江南道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东道统辖余杭郡,西道统辖豫章等州郡。

        以前,四方人士听说潼关失守,都不知玄宗去向,这道制书颁下后,人们才知道皇上在何处。

        十九日,玄宗到达巴西郡,太守崔涣来迎接。

        玄宗与崔涣相谈甚欢,当天即任命他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还顺带把韦见素任命为为左相。

        京兆人李泌年幼时因才华聪敏而著名,玄宗就让他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

        忠王被册封为太子时,李泌年岁已大,曾上书议论政事。

        玄宗想要授予他官职,被他拒绝,玄宗只好让他以平民的身份与李亨为友;李亨非常的尊敬他,常常称他为先生。

        李泌作为一名贤才,自然遭到了杨国忠的憎恨;他上奏把李泌迁移到蕲春郡。

        后来李泌得以回到家乡颍阳县,他开始隐居,做了一名隐士。

        肃宗从马嵬驿北上后,派人去召李泌,李泌在灵武晋见肃宗。

        肃宗十分高兴,与李泌出出行的时候两匹马并行的走;正常情况下,并行走,只能是和李亨地位相同的人。

        不仅如此,睡觉的时候,李亨都让人把两个床榻铺在一起。

        李亨仍然像自己做太子时那样,事无大小都要先征求李泌的意见,而且言听计从,甚至将相的任免都与他商议。

        李亨想要任命李泌为右相,李泌坚辞不受,并说:“陛下像对待宾客朋友那样对待我,比任命我为宰相还要高贵,何必要违背我的意愿呢!”

        肃宗这才作罢。

        二十二日,跟随安禄山举兵反叛的同罗和突阙部落军队屯驻在长安的禁苑中,他们的酋长阿史那从礼率领五千骑兵,盗得二千匹厩马逃回朔方,阴谋联结其他胡人部落占领边疆地区。

        肃宗派使者去安抚,归降者极多。

        阿史那从礼率领同罗和突阙的部落军队逃回朔方后,长安大乱,官吏流窜躲藏,监狱中的囚犯也自行出逃。

        京兆尹崔光远以为叛军要撤退,就派兵守住孙孝哲的住宅。

        孙孝哲把此事告诉了安禄山,于是崔光远与长安县令苏震率领府、县官吏十余人来投奔朝廷。

        二十七日,到达灵武。

        肃宗与他们的反叛行为既往不究,还任命崔光远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让他去渭水北岸招集逃散的官吏民众,又任命苏震为御史中丞。

        安禄山见状,任命田乾真为京兆尹。

        与此同时侍御史吕湮、右拾遗杨绾、奉天县令崔器相继来到灵武投奔朝廷。

        李亨任命吕湮、崔器为御史中丞,杨绾为起居舍人、知制诰事。

        与此同时,我和段秀实分别带兵赶到了碎叶,把入侵的吐蕃士兵赶了出去。

        李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任命我担任河西节度副使,段秀实升职为折冲都尉。

        和任命诏书一起来的。还有一个让我们俩率兵支援灵武的诏书。

        我刚刚到任,就去跟人家借兵,总感觉怪怪的。

        再加上,吐蕃人对安西那边的兵撤离了之后,都转到了河西这边儿。

        于是,我跟河西节度使梁宰商议了一下,决定暂缓发兵以观形势的变化;因为我也不知道吐蕃是真的撤退了,还是只是佯装撤退。

        段秀实照例把我骂了一顿:

        “国难当头,大唐都要亡了,就算他们还会卷土重来,舍弃一点土地来保护大唐的血脉,难道不值得吗?”

        “君父告急,而做臣子的居然安然不赴难。我一直以为你是真正的大丈夫,现在来看,只不过是小儿女子罢了!”

        我被他骂了一顿,也有些窝火;但是想到,安西早晚是守不住的,于决定出兵。

        我当即报告梁宰,请求立刻发兵;梁宰同意了,他觉得我和段秀实关系一向不错,任命段秀实为我的副将,率兵往灵武。

        李亨从河西掉了五千人之后,又向安西征兵。

        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立刻派了七千安西士卒前去支援,并勉励他们要为国效忠尽义,把安禄山那群叛变的胡人们驱逐出去。

        安西军们原本就是一群精锐,再加上这次挑选的七千人当中,有一半儿以上都立过功勋,经历过大小勃律战役,作战经验丰富。

        说是士卒,其实更应该说是兵将;如果说普通的安西军人,可以以一当十,他们这个最起码一个人可以一当十五。

        这个时候,玄宗还在继续往巴蜀地区行进。

        七月二十八日,他到达成都,随从到达的官吏及六军将士只剩下了一千三百人;出发的时候有近三千人。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24_24240/137021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