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世:长安城下 > 第432章 假意降唐

第432章 假意降唐


十二月十五日,李亨大赦天下,只有跟着安禄山同反者及李林甫、王鉷、杨国忠子孙不在赦免之例。

        立广平王李俶为楚王,加郭子仪司徒,李光弼司空,其余蜀郡、灵武扈从有功之臣,皆进阶赐爵,加食邑不等。

        已经为国捐躯的李憕、卢奕、颜杲卿、袁履谦、许远、张巡、张介然、蒋清、庞坚等皆追赠官职,并封其子孙官。

        但凡家中有为国捐躯之人的家庭,两年之内不用缴纳赋税;同时,所有郡县明年的租、庸都减免三分之一。

        近年来被叛军所改的郡名、官名,都恢复原来的旧名。

        为了给玄宗正名——营造一个他并不是舍弃长安、而是出走行宫的假象,李亨追封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长安为中京;现在大唐共有四座行宫:中京长安,东京洛阳,南京蜀郡、西京凤翔。

        再把幽州追封为北京,东南西北京就齐活儿了。

        十一月,鲁炅与张镐、来瑱、吴王李祗、李奂攻和我一起打河南、河东道的郡县,全部收复;班师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到了十二月底。

        封赏进行到一半儿的时候,有人觉得张巡死守睢阳愚不可及。

        为了死守城池,不惜杀人而食,简直就是灭绝人性。

        明明可以撤离、弃城保全人命,非要选择这么惨无人道的方法。

        张巡的好朋友李翰为他作了传记,上奏李亨。

        “张巡率兵以少敌众,以弱兵制强敌,努力保全江、淮地区,等待陛下派兵增援。”

        “正是因为张巡等人抵抗叛军,大军才有机会北上平定叛乱;援兵至而张巡死,他实属功不可没!”

        “杀人而食确实灭绝人性,但是却是无奈之举;睢阳原本粮食储量就少,坚守了十月之久,已经是奇迹了。”

        “有的人却认为张巡杀人而食的罪过大于功绩,对于这种贬善扬恶,指斥缺点而不讲其功绩的行为,我感到实在痛心。”

        “张巡之所以要固守睢阳城,是想等待其他的军队来救援,救兵不至而城中粮绝,只好杀人而食,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就算张巡在守城的初期就已经有了杀人而食的用心,杀害数百人而来保全天下,我仍然会认为他是功过相当,何况那样做绝非他的意愿!”

        “现在张巡已为国战死,不能够再看到圣朝的昌明,只有留下身后美名才是他的荣禄。如果不能够及时地把他的大功记录下来,恐怕不久就会被人们淡忘,使他在生前和死后都得不到美名,这才真是可悲之处。”

        “我谨撰写张巡的传记一卷奉献给陛下,希望能够编列于国史之中。”

        我和郭子仪也上表赞同他的观点,于是李亨采纳了他的意见,从此才没有人再非议此事。

        程千里虽然没有跟随安禄山一起叛乱,但因曾被叛军生俘,所以不在褒誉赠官之列。

        封赏刚刚结束没多久,史思明假意降唐。

        安庆绪兵败洛阳之后,率领他的部下向北逃走。

        北平王李归仁与精兵曳落河、同罗、六州胡数万人都逃往范阳,他们在所经过的地区大肆进行掳掠,人财都被掠夺一空。

        史思明以重兵防备他们抢掠,并派使者在范阳境内迎接招抚,曳落河与六州胡人都投向了史思明。

        同罗军队坚决不投奔他,史思明就出兵攻打;同罗大败,所掳掠的东西都被史思明夺走,余下的残兵逃回本国。

        史思明因而势力大增。

        安庆绪看到是史思明兵强马壮,于是非常记恨他;他派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前往范阳去征调史思明的部队,并让他们暗中消灭史思明。

        范阳节度判官耿仁智觉得史思明迟早被他俩整死,于是对史思明说:“史大夫官高位重,身边的人都不敢对你说话,我愿冒死进一言。”

        史思明听后说:“你想要说什么呢?”

        耿仁智说:“大夫你所以竭力为安氏效力,是因为迫于他们的威势。现在唐朝中兴,当代皇帝仁义贤明,你如果能够率领部下的将士归服朝廷,实在是转祸为福的一条出路。”

        乌承玼也劝史思明:“现在唐朝复兴,安庆绪就好似树叶上的露水,难以长久。”

        “大夫你为何要与他一起灭亡呢!如果归顺朝廷,洗刷掉以前背叛过错简直易于反掌。”

        史思明被他们说得有些心动,也有些动摇。

        阿史那承庆与安守忠用五千精锐骑兵护卫、来到范阳。

        史思明领着全部兵众——共计数万人去相迎,相距一里多路时,史思明派人对阿史那承庆等人说:“相公与大王远道而来,范阳的将士们都十分高兴,但是处在边远地区的范阳士卒素来胆怯,惧怕你们的军队,不敢再前来迎接,希望你们的士兵收起弓箭刀枪,使范阳的士兵安心。”

        阿史那承庆等人答应了这一要求。

        史思明引着阿史那承庆到内厅中饮酒作乐,另派人收缴了他部下的兵器,对那些士卒全部发给资粮放遣,愿意留下来效力的,重加赏赐,然后分配到自己部队的各营中。

        第二天,史思明便囚禁了阿史那承庆等人,然后派自己的部将窦子昂奉上表书,率自己所辖的十三郡及八万兵士归降朝廷,并命令部将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也带领自己的部众及辖地来投降。

        原本到这儿,都还是挺好的,但是史思明没多久就又反叛了;他只是因为不愿意受制于安庆绪,所以想了这么一个权宜之计。

        抱唐朝大腿,反正安庆绪现在的实力根本没办法和唐朝对抗。

        二十二日,窦子昂到达京师。

        李亨非常高兴,就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对史思明的七个儿子也封以大官。

        又派宦官李思敬与朝官乌承恩前往范阳安抚史思明,让他率领部下将士去讨伐安庆绪。

        在此之前,安庆绪任命张忠志为常山太守。

        张忠志曾经是史思明的部下,召张忠志回范阳,然后任命部将薛萼代理恒州剌史,打开了从井陉关出常山的通路,招降了赵郡太守陆济。

        又任命他的儿子史朝义率兵五千人代理冀州刺史,部将令狐彰为博州刺史。

        乌承恩奉命宣布皇帝的诏书,在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夹道欢迎;沧州、嬴州、安州、深州、德州、棣州等州全部投降,只有相州因被安庆绪所占据而未降。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24_24240/137021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