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世:长安城下 > 第014章 杜式包饭

第014章 杜式包饭


我回到杜府的时候,已经是到了巳时三刻。

        刚走进厨房,就看到杜祡迎面走了过来。

        “阿展哥,刚刚三娘还过来找你来着,”他似乎是跑过来的,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我去街上买菜来着。”我说,把菜篮子放在了灶台旁边放置食材的桌子上,“三娘找我说啥了。”

        “没说啥,就是问午膳吃什么。”

        这丫头,明明知道今天中午吃蛋包饭,还差杜祡过来问。

        看样子是被蛋包饭馋得不轻。我叹了口气,别说她了,其实我也很想吃。

        “跟三娘说一下,再过个把刻钟就差不多了。”我说,挽起袖子准备洗菜收拾食材,“对了,咱中午都吃蛋包饭哈,跟二娘说一下,中午就别忙活了。”

        “哦,好嘞。”他说,颠儿颠儿地跑走了。

        我把买来的食材都清洗干净,豌豆泡上,等下焯水备用;竹笋焯过水,又放进了凉水里放凉,一部分切片,一部分切成丁。

        食材都简单的处理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好像就买了这两样东西……

        我叹了口气,把厨房准备好的鸡的胸脯肉剔下来,用盐抹晕,稍微腌制了一下,切成丁备用;把鸡蛋打进碗里,打散备用。

        我生好灶子,锅热了之后,把切好的五花肉倒进锅里。

        趁着肉在锅里,我走到对面的灶台,把昨天晚上蒸好的米饭端了过来。

        郭二娘倒是个实在的,直接蒸了一大盆。

        也好,我等下把杜闲一家和杜铃兰的做完,再给大家一人来一份。

        反正唐朝,鸡肉都不算是“肉”的,干脆大家一起吃鸡脯肉好了。

        剩下的部分可以做个鸡翅、凤爪,剩下的,把头和脖子剁掉,留下鸡架子。

        鸡架子的话,可以剁碎了做“鸡渣丸子”。

        这个丸子算是我姥姥的“独创”。

        把整只的鸡,连骨头一起剁碎,和着豆腐一起捏碎,搓成丸子;丸子外面要滚一圈鸡蛋的包浆,是为了让它更好的保持形状。

        然后就是下锅蒸了。

        看着好像很简单,但是也有好多个注意事项。

        鸡骨一定要剁得粉碎。

        不然出来的丸子会有大的骨头渣子,吃起来容易硌着牙。

        姥姥之前也用鸡架子试过,因为鸡架子肉少,所以,她要不会掺上点儿猪肉,要不就多放点儿豆腐。

        蒸的时候也要注意,锅子里要垫上一层萝卜,不然会糊地儿。

        煮好了之后,萝卜可以直接吃;萝卜已经煮的非常烂,几乎是抿一下就粉碎了;也可以不吃,直接丢掉就是。

        但是煮丸子的汤可以留下,这个会变成好吃的鸡冻。

        寻思间,锅已经开始响了起来。

        我打开锅盖,里面的肉已经缩小了一圈,析出了不少的油脂。

        我用盛汤的勺子把油往外舀了些,把肉也盛了出来。

        锅子里已经有了一层油。

        唐朝不吃炒菜,所以没有食用油可以用。

        只好把猪肉里的脂肪炼出来凑合下了。

        我把鸡胸肉丁倒进锅里,快速的翻炒,不一会儿,就从肉红色变成了浅粉色。

        我把炒熟了的鸡胸肉丁盛出来,放在一旁;把米饭倒进了锅里,翻炒。

        看起来差不多有点儿冒热气了之后,把鸡肉丁、豌豆和笋丁都倒进了锅里,翻炒均匀后,加上了胡椒粉和少许的盐,把它们盛了出来。

        把打好的鸡蛋顺着锅沿儿慢慢地倒进去;鸡蛋接触到锅之后,渐渐凝固了起来;然后顺时针慢慢地加鸡蛋液,不一会儿就成了一个蛋饼。

        我用铲子,费力地翻过来。

        稍微腾了一下之后,盛进大盘子里。

        如果有平底锅就好了,最起码鸡蛋饼比较好弄。

        可是得宋代之后才开始炒菜,炒锅都还没有,上哪儿找平底锅啊……

        我叹了口气,把菜倒在鸡蛋饼上大概二分之一的位置,把饼对折过来。

        故技重施,又烙了两个饼。

        我把三个饼都弄好,又在锅里倒了点儿油,把准备好的面酱放了进去,加上了些麦芽糖,翻炒了一下。

        面酱和麦芽糖按照3:1的比例混合,不一会儿,就闻到了酱香的香味。

        看着颜色差不多了,我又加了两大勺醋。

        我看着调出来的酱汁,莫名觉得有些奇怪。

        没办法,没有番茄酱,只能这么凑合着用了。

        我把焯过笋片摆成了个花状,在中间的留空出点上了一小勺酱汁。

        以前常吃的那家老板是个番茄过敏的人,他从来不把番茄酱淋在蛋包饭上,总是在盘子上放个小碟子,把酱放在小碟子里。

        但是,总感觉这样太西方了,干脆就直接点在盘子上好了。

        我把准备好的三盘蛋包饭都端到托盘上,在每个盘子上放了个木勺,往厢房那边走。

        唐朝基本上用的都是瓷质的汤勺,吃米饭的时候也大多用的是木勺。

        到杜闲的房间的时候,杜铃兰刚好也在那里。

        本来想着先给杜闲两口子送完,就顺道去给住在对面的杜铃兰送的。

        这样刚好省了我再找婉儿、让婉儿再传菜给她的事儿了。

        “大郎,娘子。”我把托盘放在桌子上,冲着杜闲和崔氏说,“这儿就是奴家乡的特产,蛋包饭。”

        杜闲和崔氏显然是不知道这个是什么,看起来好像很奇怪的样子;倒是杜铃兰很自觉的过来,自己从托盘上拿下来,拿起勺子挖了一点儿蛋皮吃。

        她拿起筷子,把笋片都夹着吃了,又换了勺子,把酱汁都拨了过去。

        还是农历二月里,蛋包饭看起来已经有点凉了。

        她把酱汁拨过去之后,一勺子从正中间戳了下去。

        蛋皮被戳了个窟窿,然后里面的菜漏了出来,冒出了徐徐的白烟,看着在旁边的我都饿了。

        杜铃兰显然也没想到里面的还会有配菜,一脸茫然地问我,“阿展,这里面是什么啊?”

        “里面是炒饭。”我说,解释道,“炒的意思就是,利用油的高温,把肉热熟。

        “炒?”杜闲用勺子戳破,舀了一勺子放进嘴里,脸上满是惊奇。

        “嗯,是我家乡常用的一种烹饪手法。”我说,“先用猪肉热下锅,然后把鸡胸肉切丁,爆炒。加上其他的蔬菜,最后用鸡蛋制作一张饼皮,把炒好的饭包进去,放上酱汁就可以了。”

        我和杜闲说话间,崔氏已经吃了大半个了,看到我和杜闲都看着她,她有些不好意思,舀了一勺子之后,把勺子含在了嘴里。

        “酱汁蛮好吃的,怎么调的啊?”杜铃兰说,我下意识地看向杜铃兰,她的盘子上酱汁基本上都被吃光了,一遍吃一遍问,“还有吗?”

        只是胡乱调的,想着模仿番茄酱来着。

        这个酱汁居然很好吃?我忽然懵了。

        咳咳,说实话,那个酱我没试过,,(/▽\=)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24_24240/94093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