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世:长安城下 > 第329章 明经入仕

第329章 明经入仕


赵颐贞原本是雍州刺史,后来调任龟兹担任大都督;马朔调任之后,被升任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大都护现在还是由郯王遥领。

        赵颐贞大概有四十岁左右,蓄着长长的胡子;他鼻梁很高,额头也很大。

        据说他家祖上有古羌族人的血统,让我一度以为古羌族人都是大额头。

        这个大叔有一个习惯,就是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在衣领上别一朵木兰花的发簪。

        最开始以为他只是喜欢簪花,毕竟隋唐时期男子也有簪花的习惯,别说簪花了,还有很多男子喜欢化妆呢。

        后来才知道这个木兰花的发簪是他妻子的遗物。

        忽然想起来后世的一句话,越是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越痴心。

        姚旭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痴痴的等了三十年。

        赵颐贞也是一个例子,说实话,男生八卦起来,就没女生什么事儿了。

        他的妻子在生产的时候血崩而亡,拼上性命诞下的孩儿也在满月后夭折;他没有妾室,也没有续弦,就一直这么单过的。

        中间也有很多人给他说过亲,可是他一律打了回去。

        他和他老婆是在上元节上一见钟情后私定终身的,中间也是历经坎坷才修成正果。

        两个人结婚第一年就迎来了新生命,没想到这个新生命的到来,反而断送了两条性命。

        赵颐贞一度颓废到不能吃饭、瘫在床上,结果被他老妈一顿训斥。

        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他的母亲带着不到十岁的他和尚且还在襁褓之中的女儿独自生活。

        一个人打理他老爹留下的资产,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

        这样的女子大多都是“女强人”,自然在育儿问题上很有见地。

        他老妈说:“当初你阿爷撒手人寰,我一个人把你们两个带大,中间也有很多次想带着你俩改嫁、甚至一死了事。”

        “但是我没有,我知道我既然决定做一个母亲,就要担负起做母亲的责任。”

        而你是我的儿子,你就要担负起做儿子的责任。

        “男儿当自强,岂可为了儿女情长断送自己的前程?”

        “你忍心看着我辛辛苦苦养育二十年的儿子就这么变成一个废人?”

        话一句比一句重,看的比较他妈是真的生气了。

        不仅如此,把他熊了一顿之后,他老妈也绝食了。

        仿佛在说,你不吃我也不吃,我就看咱俩谁耗的过谁。

        赵颐贞是一个饱受封建文化熏陶的人,百善孝为先,怎么能任由自己老妈饿着呢?

        于是一改往常颓废的样子,开始发奋学习。

        唐朝——准确的说应该是整个古代时期,大多数人都是先成家后立业;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是先结完婚才去考试。

        赵颐贞那年的明经拔得头筹,他妈妈激动得不能自持,得到消息之后嚎啕大哭。

        明经是科举制的一个分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汉朝;西汉时实行察举制,东汉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而明经,则是察举制之后的“考核”。

        明经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很多名人皆以明经入仕,举一个我知道的例子,杜暹就是明经入仕。

        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明经与进士二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

        也就是后世常见的古诗填空——根据古诗的上一句填写下一句。

        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

        其中,《礼记》、《春秋左传》称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称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小经。

        如果要考“二经”的话,那就是要熟练地背诵《礼记》和《春秋左传》以及《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中的一本或两本。

        如果是要考“三经”的话,则需要在《礼记》、《春秋左传》中任选一本,然后在《毛诗》、《周礼》、《仪礼》中任选一本,再然后,还得在《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中任选一本。

        把这些书全部背通顺之后,就可以去参加三经的考试了。

        至于五经,那就需要把以上所有的书都背过,并不只是背“四书五经”中的“五经”。

        除了这大、中、小经之外,《孝经》和《论语》是必考课目。

        也就是说,就算考最简单的“二经”,也需要背诵五本书。

        有时候考试的人太多,国家还会加上《老子》和《尔雅》的内容。

        有些人会说,那直接做小抄不就行了?

        当然不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负责考察的人也都不是傻子,明经考试之所以被称为最公平的一种,当然是有原因的。

        明经考试的时候,先发一张试卷;考生们大概有一刻钟的时间来组织语言。

        对,是组织语言,因为明经不是手写、而是直接口答。

        这从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替考等问题,因为每个考生都是面对面进行考试的。

        当然,并只是会背死书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主考官还会考一下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以及对当今局势的看法和建议。

        凡事能通关明经的人,日后必然是国家栋梁;因为这个考试太难了,比科举要难上两辈还多。

        首先得“敢说”,对当今的局势的看法和建议,还得一针见血;其次还不能胆怯,早知道主考官都是有当今重臣担任,心理素质不好的,估计都不敢跟他们说话。

        当然,如果只说空话和客气话,“时局分析”这一项肯定是零分。

        赵颐贞得到了中宗的接见,还想把自己闺女嫁给他。

        但是赵颐贞毅然决然的谢绝。

        没多久,中宗病逝,睿宗执政,他觉得赵颐贞挺不错,也想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他。

        又被赵颐贞谢绝。

        这把睿宗给“得罪”了,直接把他升任了县令,安排到了高陵县。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24_24240/94097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