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秦帝国完美时代 > 第十五章魏武卒

第十五章魏武卒


处理完两件大事,白起就开始安排20万新军的训练,这实际是个超级大难题,难题的关键是对“魏武卒”的深度剖析,以白起至精细如何看不出魏国的兴衰实际就是“魏武卒”的兴亡。当年吴起为将,训练5万魏武卒,河西大战5万魏武卒打败大秦50万步骑大军。其中原因就是单兵战力和方阵的原因,

        身披三层皮甲,要能开三百斤的强弩,背箭五十支、长戈一柄,头戴盔胄,腰系佩剑,还要准备三天的口粮。这样的全战斗负重,恐怕要达到现代标准的三十五公斤左右,非常的惊人!而在这样惊人的战斗负重下,还必须要在半天之内,长趋一百里(合现代三十公里左右),然后,立即投入战斗、击溃强敌。

        虽然魏武卒的训练很艰苦和选拔标准非常挑剔,不过一旦成为武卒就能享受优厚待遇。首先要保证“武卒”分得百亩的土地,在获得土地之后“武卒”不仅要承担兵役的责任,更需要自行负担军事装备和服役期间后勤物资。“武卒”制设立之初,正是奴隶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制度过渡时期,所以获得土地的“武卒”获得较高的经济地位,同时解除了与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武卒”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国家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通俗地讲,魏武卒是一支具有优秀身体条件、精良军事装备、过硬军事技能和巨大物质刺激的部队,从实体到精神,其强悍的程度均是当时其他军队所不能比拟的。

        魏方阵的总体由五个互相掩护的大方阵组成,《左传》称为“五阵”,但其中最前边的一个方阵(前拒)是为了诱敌而设,所以它的本体实际只是四个方阵,按前、后、左、右配置,中间是空的。这大体就是当时战车部队的行军队形,可能在厄道里无法展开,就在原地改成步兵队形了。

        对魏武卒的研究,白起至少思考十年以上,今天开始作为秦军主帅,考虑秦军未来20年,在中原大战的军事优势,实际就是野战主力的训练,白起对魏武卒的拆解是大秦取得优势的关键。魏武卒取胜的关键是优秀身体条件、精良军事装备、过硬军事技能和巨大物质刺激的部队,但弊端是魏武卒每人300亩地,实际就是当时的地主,5万魏武卒实际占取1500万亩土地,随着魏武卒的死亡和老去,成为魏国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吴起之后,魏武卒从来没有超过2万人,而且训练从来没有达到过吴起时代的标准。

        魏武卒的第二个方面的优势是铁器替代青铜器、步兵替代兵车、方阵替代单兵作战,战国的长戟原来是用于车战的,多年的实践,方阵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白起对魏武卒的分解,实际是一分为三,一是作为单兵作战的是铁鹰锐士,相当于现代的特种兵,实际就是魏武卒标准,身披三层皮甲,要能开三百斤的强弩,背箭五十支、长戈一柄,头戴盔胄,腰系佩剑,还要准备三天的口粮。这样的全战斗负重,恐怕要达到现代标准的三十五公斤左右,非常的惊人!而在这样惊人的战斗负重下,还必须要在半天之内,长趋一百里(合现代三十公里左右),然后,立即投入战斗、击溃强敌。只是训练上更为严苛,重剑、重甲、骑步射无一不精,飞钩、暗器统统精通。秦国的这支锐士始终在5000人以内,这次训练也就是增加到5000人,待遇也与魏武卒平齐;从使用上已经不是步兵使用,而是战场冲阵杀将,也就是对方阵地设好之后,这支军队是一支剽悍的骑兵,在阵地穿梭几个来回,打乱对方的阵地;另外一种使用就是夺取城市的暗杀主将或者夺取城门。

        方阵实际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训练,实际是“依赖节奏往右戳”,就是这么一个简单动作,具备无坚不摧的力量,就是骑兵冲阵,前面几排牺牲之后,后面的对骑兵也有强大的冲击能力,这些用铁鹰锐士消耗太大,需要的更多的普通士兵,尤其是弓弩兵,当放下弓弩之后,拿起大戟,7米多长,成为方阵的主要部分,这就是“戟弩兵”,是步兵的主要组成,第三个部分就是盾牌兵,战国时期弓箭、弓弩已经非常发达,属于中远程打击能力,盾牌兵战争开始前的主要力量,双方开始后一部分成为方阵伤亡人员的补充,一种成为侧翼保护部队。

        既然是大秦东出,实际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决战,是战场上的资源、人力的消耗战,这是这个时代的主力,大秦的20万新军,这支军队要占3/4,足足15万人,大秦之后的战争,都是围绕这支队伍做训练、消耗、补充、战场选择、战略战术设计,正是因为白起对未来的准确把握,大秦在白起时代直接消灭的六**队100多万人。

  https://www.biqugebar.net/53_53858/167111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