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的天空我的云 > 第三节 初雪·铁庙

第三节 初雪·铁庙


雪后走上太兴山

        知道太兴山快两年了。让我记住它并想去的原因,是那座山上放置在山尖上的明朝铁庙。去过的驴友纷纷称奇,并不解铁庙是怎么放上去的。他们都是强驴,但通往铁庙的陡峭山峰让他们却步。‘人都过不去,那么重的铁庙在古代是怎么上去的?’这是我听到去过太兴山的驴友们重复多次的话。

        听他们讲的多了,我的好奇就有了。可他们说那里太险,加上去大兴山就是看铁庙,风景一般。因而,我心里总惦记着,但都没有放在立即去的行程上,只是感到今年下半年应该去了。

        本周原本是要重去草链岭的,周三就安排好了。没有想到周五鼻炎空前严重,头都痛了。中午只好通知取消了。

        搞怪啊!到了下午症状消退了。不好意再提去草链岭,同时也‘迷信’的认为,这草链岭会不会是我的‘滑铁卢’啊?决定今年不再去草链岭。哈哈……

        不去那里了,最好的地方仍是沣峪口,实在想看我的云了。

        凡事都有意外。下午,好久没有联系的驴友熏衣草来电话问候我腿伤的事,同时也约一起去爬山(我和她一起去了东梁和嘉午台,她的实力在我之上)。我们开始在户外网上选地方,结果看到大兴山。看到了就想去。这是我今年的唯一目标了。成(熏衣草)后来没有成行。

        晚上九点多,突然想起驴友花眼告诉说:前些年在去铁庙的途中,有驴友在一处石梯上坠落丢命。想到这里顿时心里发怵了。没出发就恐惧,这还是第一次。

        没想到夜里狂风怒吼还裹着雨,嘶鸣声大得无法安眠,窗户不停的吹开。看到这样恶劣的天气,心里竟有快感,想着明天一定去不成了,太好了。

        早上七点闹铃唤醒,看到窗外风停雨驻,是阴天。打电话一问,爬山没有取消。那就去吧,不能失信的。下楼后才发现还有风,气温下降了,冷啊。冷也得去啊。

        到达太兴山峪口,下车后第一反应就是缩脖子,寒风嗖嗖的,冷得到了冬天。而我只穿了一条速干裤,这时感到是刺骨的冷。我相信一同来的驴友都是只穿一条裤子。昨夜的大风降温,让我们估计不足。

        大家都冷,所以下车就快步上山。这时我们发现路边的菜地里一层薄薄的白色,我认为那是冻霜。等我们再向前走,发现不是霜,是雪。这太意外了。一时间都雀跃起来。争着在薄雪上拍照。面对今年的第一场雪,心里有多高兴只有自己知道——乐开怀了。

        越往山里走,雪越厚。这里是什么时间下的雪,我们都不知道。感受到的是山里空气异常清新,而这时天已晴朗,太阳暧洋洋的,阳光穿过树林洒在雪上反射着耀眼的光芒,雪花又成了笑脸与雪地上的五彩落叶,让这里成了童话世界。

        哎哟,好开心啊。今年的第一场雪在秦岭山中相逢,真是上帝最好的安排!

        高兴得我走不动,笑得合不拢嘴巴了。那在城市很少见到的冰挂也看到了,太美了,如帘,是闺房的帘,你看那帘中嫩绿,多么娇媚。而那白雪中拱出的草儿,多像是调皮的孩童,也如我们高兴的穿越一下季节。

        高兴啊!怎么这样有福呢!秋季就能在雪中漫步,如果不是爬山怎么可能遇到呢,而这么洁白的初雪,也只能在这秦岭深处才会呈现。想想这时在城里的人们,他们还想都没想到雪呢?呵呵,真是应了朋友的话:幸福是我们争取来的。

        今天来太兴山爬山太值得了!这场意外的雪,让我高兴的什么都有了。也许是我高兴的样子有些幼稚,途中我数次享受明星待遇,多个镜头聚焦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高兴我的,你们照你们的,哈哈……

        正在高兴时,突然后面传来惊恐的大喊声“快,快来人啊,有人晕到了!”

        大家都向后跑去!我知道是那位女驴友,在车上她就讲曾两次在山上晕倒。十分钟前,我发现她面部表情异样,给她留下了巧克力。可能是知道她有晕倒过的经历,我站住远远望着,始终没有过去,太远也看不清的。而没有过去的就我一个人。没有过去,是因为所有的人都过去了,当时我走在最前面,离她有距离。还有一条,也是我最终没有过去的主要原因:我想到了三年前,我们在山上急救那位最终没有挽回生命的驴友……

        还好,十分钟后,大家又开始前行。

        在第一个哑口,我见到来大兴山看到的第一座庙。这里又应了大家的观点:名山大川最美的地方,一定是修行人的场所。

        这里位置不错,寺庙端坐在哑口上,两边山体耸立如哨兵护着,前后则是广阔通畅远离山峰。也是这通畅,让这里成了风道,贯穿于庙宇的寒风呼号撕咧着,让我们在这里冷得无处可待。

        同行的驴友说:怎么在这里盖庙,冻死人了。

        我发现这里每一个窗户,塑料布都钉得严严实实,看完会心的笑了:“在这里选址的那位出家人,一定是位南方人,他在这里享受四季冷空调呢。也说不定是位火和尚,这样冷才过瘾。”

        腿上的这条薄裤子,站在这里体会到寒冷刺骨了,骨缝都痛了。包里有件塑料雨披,真想拿出来充当‘大棚’或窗户纸。

        这座用石头垒成的庙,当时我还记住名字,现在写的时候就忘了。来之前我知道这里的寺庙都是铁瓦,这铁瓦,有人说是明朝,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中说是唐代。

        这远古的铁瓦,在这寺的墙边零乱堆放有很多。形状完整,大小和我小时候在爷爷见到的砖瓦一样大小,‘秦砖汉瓦’,在这里让我看到了历史。这历经千年岁月的铁瓦,告诉我们这寺庙的久远,告诉我们修行人在这里的传承。

        当我看到相当完整的铁瓦时,心里小楞一下:存在这么完好,锈蚀程度远远小于我的想像。位置?成份?工艺?

        看到铁瓦,我对铁庙更憧憬了。铁庙距这个庙还要经过三座庙,后三座庙在更高的山顶。一点钟了,决定在此午餐,吃饱了冲项。在庙前向阳处,匆忙的喝了一杯卡布奇诺,暖和一些了,又吃了几块巧克力和miki留下的花生米。顿时劲头十二分的足。

        一旁吃火锅的几位驴友,没有让我们的意思。我也对他们那锅闻着都呛辣的味道很排斥。嗯?这是不是酸葡萄心里呢?呵呵。

        仨位吃意正浓,不向上爬了。而我和同行的女驴友(网名迷人的错误),正愁不知道从那个方向才是继续向上的路时,一位驴友及时上来了,他是一群的户外领队,给我们指了方向,并带着我们前行。

        这位驴友很强,告诉我们他曾上到铁庙,就是今年的七月间。听了他的话更加深我的推测:人能到达的地方,物品就一定能上去。

        “你看到铁庙后,明白是怎么放上去了么?很神奇么?”我好奇的问。

        “不明白,那么重,人上着都那么危险,怎么放上去的真的看不懂。”他说的时候用手比划那庙是在山尖上。

        那赶快出发,近观究经。向上的这段路险了,加上雪厚和结冰,走起来心里有点怕。小心翼翼上到庙上。

        如果说刚才那庙位置不错,那这座庙就是神仙住的。这座我还没有记住名字的庙,背靠山顶而建(山成了它的后墙),因而避了风道。殿前一很大的院子,边缘是绝壁。院内一隅种植有山菊,黄花正艳,院中央有很大的石桌、四边条凳放着。

        我们放下装备,顺势而坐。在这安静的院中,太阳晒着暧洋洋的,遥看面前云海般的山峦,顿觉仙气飘飘,我在云中坐。一时间高兴的我不知做什么手势,才像神仙中的神仙:这里太美了!

        院落真美,这座用石头垒成的大殿,宽敞高大且现代,在这么高海拨的山上,这样的院子太不寻常了。它和前一座庙一样是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因而我无法和寺庙联系起来。只觉得这一刻,我们就是这院中主人。实事上,来到这里的人,根本上也就是这里的主人。因为这里本来就是来来往往的修行人驻足的地方。而我们爬山走到这里,也是人生修行的一种形式。

        同伴说“你这会真的像神仙一样啊,这个角度看你,你的神态和姿势,太神仙了。”他们在两个方向给我拍照个不停。

        “我们就是神仙啊!”我高兴的说。

        我只是不明白,既然我坐在这里这么神仙,他俩为什么不神仙一下呢?是被我这唯一神仙神住了,还是另有顾虑?我怎么让他俩坐下来也做一把神仙,他们都摇头。我明白了,他们是不能自觉‘封神’啊!哈哈……

        老大我不管那么多了,该神的时候决不虚度啊,哈哈……

        也是在这院子里,那位男驴友(网名羊儿)指给我看了那座铁庙。今天多亏遇到他(本文图片就是这位强驴当时爬上铁庙拍摄的,感谢他。),否则我们俩个根本不知道铁庙在什么方向。另外,如果今天是阴天有雾,这个位置就看不到铁庙了。好运气啊!

        一眼看过铁庙的形状,我心里就有了答案:这是柜式结构。人能上去,铁庙也一定能上去。

        遥看铁庙在如此巍峨之巅。那么,要上到铁庙,我是没那能力也没那胆啊。

        男驴友说:再上两座庙,我们就离铁庙很近了。

        那就快出发吧。这两座庙,是在太兴山的最高峰:海拨2340m,号称终南第一峰。

        到了这终南第一峰,才知道山的险峻!石梯依山凿成,一边是悬崖。石梯最陡处大于80度,宽仅能容一鞋平行。因为太险,所以才有铁索。

        可是雪已将石梯落满,而且结了冰。加上海拨高,这里又是寒风咧咧。更重要的是,在上这庙的中途,那位男领导被他的队员叫下去了,他背着他们队的案板和饺子馅,大家都还没吃饭。

        当时他去送包的时候告诉我们,他还返回来陪我们上最后两座庙。结果,我们再遇到他时,他在哑口上第一座庙下吃饺子。当然,在他的‘盛情’之下,我和同伴吃了他们的饺子,很好吃,荠菜馅的。

        继续爬山。现在就我们俩个人,前无脚印,后无说话声。我们开始向上爬,同伴在前,我在后。抓紧铁索我小心的向上,没有想到离顶的十多个石级旁没有铁索了。这里除了石阶更窄外,也更短了,不到60cm,而最后的十几阶几乎垂直,上面的雪也更硬了,每向上一个台阶都要反复试多次,才敢抬脚。

        向上爬时我开始担心,下来时没有抓的可怎么下啊?太危险了。这时同伴已上去了,我像狗熊般笨拙的爬了上去。还没站稳,同伴说:“上面还是石阶。”

        就在她说话时,我回头看了一下刚才爬上来的石梯,天啊!太险了!石梯旁万丈悬崖!我断定那坠落丧命的驴友,一定是在这里出的危险!后来下山后考证,我的判断对了。

        太可怕了,下山时只要脚一滑,就一定没命!这里连抓的都没有!

        我们这时因为接近山顶,风大得几乎把我们吹起来。我立即叫住驴友“不向上了,放弃冲顶。太危险了。”

        同伴说“你过来看一下,这里比刚才那石梯要好一些。而且离顶上寺庙不远了,也就几米了。”

        “不行,危险在我们刚上的石梯,上都这么难,下就更危险了。如果我们再向前走,返回这里时,雪会冻得更硬,会更滑的。赶紧下吧,这山上就我们俩人,一旦出事,想都不敢想啊。”我坚定的说。

        同伴没有再坚持。上山就是这样,一旦走在一起,就有相依为命的感觉。

        我开始先下,最上面的那几乎垂直的台阶,不敢用脚支撑,只好坐在石阶上加大受力面,然后双手支撑挪着下去。过程很艰难,我也很害怕,重力作用,加上重心太高,身体前倾下坠,导致我一度无法起身换脚。正在我不知如何时,发现崖旁竟有小灌木可抓。太好了!

        上山时只所以没发现,是因为我们手脚并用低着头爬上来的。有了这些枝条,马上安全了许多。当然,每抓一次小枝条,我都是反复用力试它牢固了才敢借力的。下到有铁索时悬着的心就全放下来了。

        同伴说“我爬山很少放弃冲顶的。”

        “我一样,但是今天不行,我当时回头看了一眼那边的悬崖,太可怕。下时一但有个闪失,一点活的机会都没有。另外,上梯子时我没有发现上面有枝条可抓,否则,我也可能就不放弃了。”我心里没有感到放弃是错误。

        “我也没有看到上头有枝条。另外,我没有向下看。放弃是对的,安全才是重要的。”同伴理解的说。

        “我们今天意外的看到雪,也看到了铁庙,并且安全的下来了。没遗憾的。”我满足的说。

        “不过,我等明年天热时还会来,我要近看铁庙。”我没有告诉同伴来的真正缘由,那就是我要解开铁庙是怎么放上去的!

        我之所以这样,完全是我性格决定的。我不相信不科学的解释和推论。坚信:人能到的地方,人就能创造奇迹,但没有神奇!

        没有想到,就在我们要离开太兴山时,竟然让我这次爬山画上了无限圆满的句号。

        不用再来太兴山探秘了!

        过程是这样的:当我们下到峪口时,接我们的车还没来。刺骨的寒风冷得我俩到山脚农家避风。

        看到路旁的这家门开着,我们就进去了。这是一间灶房,能感到炉膛内还有余热。顾不得卫不卫生,在门坎上坐下来。

        过了一会,一中年男子回来,估计是这家的主人。打扰了人家,就要没话找话“老乡,山上铁庙你去过吗?”

        老乡用关中话说“上去过么,庙里供奉了一菩萨,我还放了五块钱呢。”

        “是么!好上吗?你知道铁庙怎么上去的?”我是真的好奇了。

        “是不好上,可是有条路能上去。铁庙咋弄上去的我不知道。那铁庙不太大,能蹲进去一个人。”

        “哦?那么大啊?有1.5米高吗?”我接着问。

        “那没有,没有那么高。”老乡正比划时,我想起我遥看到那异常清晰的形状。

        我指着屋内门边放着的,在当地农村家里几乎每家都有的这种柜子问:“是不是和这个柜子一样?”

        “是的,是的,就是的,和这样子一样。”老乡肯定的说。

        哈哈……

        了然于胸!那铁庙怎么上去的,我知道了!

        感恩上帝,你又一次听到了我的心声。担心我会再来,就让我这一次解开了。这件事也表明:爬山人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这答案多难。只是大多数人都是遥望一下,一神传神,就神乎其神了。还有一部分及少数人上去了,只是为了挑战自己到了更险更高的目标,意不在铁庙。还一小部分人,看到了铁庙后如是朝圣,眼里就是菩萨。

        总之,对答案有兴趣的人,往往是上不去的人。而我今天到了铁庙的附近,并清楚的看到了铁庙的形状,还这么巧遇到了上到铁庙,并能准备指正形状结构的人,这又是不多见的。

        而这一且让我遇到了。这一切,就这么平平常常。再次印证我的坚持:凡是人能到的地方,任何人造的景观都是正常的!

        这一点,我比《空谷幽兰》的作者比尔波特要客观一些。

        那么,人间是有奇迹的,这奇迹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比如:圭峰山的天生桥,抱龙峪的飞来石等等,面对这些,我们不必深究,欣赏感叹就可以了。

        太兴山之行,解开了我一直的质疑,这质疑曾让我纠结过。心中还有一纠结,期待在这秦岭的山中再得以解开。但下一个要解开的,也许我永远得不到答案。我要解开‘入定’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2-11-3

  https://www.biqugebar.net/58_58090/245289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