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大明之红月传 > 红月压城城欲摧,黑云未尽复须行(六)

红月压城城欲摧,黑云未尽复须行(六)


李凌看着一桌饭菜,傻眼了。

        扣着的瓷盆上,用墨汁写着菜名,看起来倒是山珍海味,无所不有。

        可是当真正被丫鬟仆人掀开的时候,让在座的除了老太爷,觉得非常吃惊。

        翡翠白玉汤?别想了,开水煮白菜。

        天妇罗?就是几个鸡蛋韭菜饼。

        玲珑玉心?就是心形的大白萝卜儿。

        佛手观音莲?嗯,毕竟菩萨不吃肉,吃白菜也不错。

        什么百鸟归朝,凤传金衣,唯一能像肉一点的,就是那道名闻后世的赛螃蟹。

        毕竟菜就摆在那里,李凌也不好指指点点。只是李凌和李光航不曾想过,一向大方的老太爷,居然会用一桌素斋来招待他的大儿子和大孙子。

        李光航怔怔地看着一桌饭菜,有些不清楚老太爷的用意,莫非是有何影射?

        素斋而配奢名,要说常见也罢,毕竟有钱人的生活,如此这般。

        但在李光航的映像中老太爷向来不是一个愿意在吃饭上省钱的人,即便他老人家老了注重养生,也不至于弄得满是萝卜白菜豆腐花吧!

        李老太爷不知儿孙心情复杂,只是挥挥手,示意侍者离去。

        几名丫鬟小厮欠身告退,偌大的风雨亭里,转眼只剩下了一桌酒菜和三少一老。

        老太爷缓缓举起了筷子,慢慢挪动到餐桌上。

        令在座的几位没想到的是,老太爷的筷子,却是直接伸向香炉。李光航这才注意到,香炉的盖子上,镶嵌着一个指头大小的金块。

        老太爷用筷子夹住那金块,轻轻一抖手腕,那块金子就从香炉上分离开来。

        老太爷一手夹着金块,一手取来一把汤勺。轻轻地将金块放入汤勺,然后在众人不可思议的目光下,将汤勺,连着金块,一并丢下了廊桥。

        “来来来,吃饭吃饭。”老太爷像个没事人一样,不在乎李光航紧皱的眉头,亦不论其余两人的震惊诧异,依旧缓缓抬起那双筷子,将一片切好的生葱放入了嘴中咀嚼。

        咀嚼两口,大概是被青葱辣到了,又夹起一片雪白如玉的大白萝卜片,清脆的咀嚼声响,标志着老太爷还完好的牙口。

        李光航心中似乎有了一丝明悟,但是朦朦胧胧,隔着一层纱纸,但却无力戳破。

        “济宁啊,你见过你二叔了吗?最近他老是向我提起你。”老太爷一边夹菜,一边微笑着问李光航。

        李光航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不过自己确实没有见到过李云,即使手里握着李云的家的一块信物。

        那是他自己丢的啊,总不能说是二叔他老人家转赠与我的吧。

        “嗯,今日刚刚见过,连着二弟一起,二弟还把他随身带着的锦包赠予了孙儿。”说完,李光航顺手从腰间取出了一个苏绣锦包。

        李老太爷看着那锦包,一眼就认出那是自己二孙子的东西,捋捋胡须,嘴角掀起一个赏识的微笑,不过脸上佯装凝重。

        “本是同根生,相煎分外急啊。”老太爷用筷子翻转着被菜籽油炸得酥黄的颗颗油菜,夹起来一个,喂进了嘴里。

        明眼人自然能看出,这老太爷,是知道些东西的啊。

        可是李光航不解,若是老太爷知事,自然知道是李玊先要害我,此时说出这番话来,莫不是想劝我收手?不要做的太过了。

        “若无薪柴流火,油不沸而菜不黄;若无人食此菜,庖不烹而不相煎也。”李光航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柴火加热,油就不会滚,油菜就不会被炸黄,如果没人要吃这道菜,厨师就不会做这道菜。言外之意,便是背后有人指使煽动。

        李光航说完,从怀里取出了一把胁差,鱼皮包裹着刀柄,放在了桌上。

        “对了,二叔也送了我一把倭寇刀,蛮是锋利。”李光航一脸无辜的微笑。

        听到东洋两字,老太爷的筷子抖了一下,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一幕被李光航看在了眼里,他知道,很可能老太爷不知道李云可能勾搭上了倭寇,这种事要是败露,李家就不要想在这江南之地立足了,甚至会影响到李家在大明各地的产业。

        “倭刀以其利而闻达天下,唯缺是者,倭人也,名士配好刀,刀亦菲也。”意思是说,倭刀锋利,但是缺点是用刀的人是倭寇,好刀给好人使,才会提现出刀的价值不菲。

        也就是说,老爷子在说倭寇没有资格使用好刀。换句话说,倭寇就是烂人。李光航从这句话里听出了老爷子的不满,不知怎么的,有些感到高兴。

        一旁的李凌和曹杰,听得云里雾里的,完全不知道这两个读书人说的是什么,一会什么乡间太极?什么我倒肥?搞得两人晕头转向。

        爷孙两个一个比一个更懂对方心思,无论是语言还是眼神交流,两人就像一对同龄知己,无所不谈。

        老爷子从家事谈到产业,从产业谈到经济,又从经济谈到社会现状,又谈到国家状况与发展趋势,李光航的一些超前的观点,令从商多年的李家老太爷都有些诧异。

        “论大明之潮流,有工商皆本一说,一地有农,而民足食,再而有商,则农闲时用闲工而富民,商而有利,而国得税,富民而富国。且大明民数千万,而重传宗接代,民多而地少,使有人而无地耕作,闲人居多,均粮复少,温饱不足矣。且有大商立工厂,以他地钱粮,本地之工,使民有所做,商有所利。且时耕民减少,地有所空,而民多入城而求工,则农地须增产方可温饱城人,以活市井之民。故以农机而负人之劳,以优肥肥田,循序农作,例有西洋基塘农业,蚕沙养鱼,塘泥肥桑,以稻米杂交而抗倒伏而多穗,旱地种以西洋耐旱高产之红薯玉米,集多品同食,亦活多人……”

        李光航阐述的,只不过就是那些后世常见的基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加上美洲过来的多种高产植物,加上后世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这些在后世非常常见的东西,放在明代,必然会引起渲染大波。

        史书载:以李光航同志为总书记的大明内阁,高举大明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大明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大明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https://www.biqugebar.net/62_62323/196439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