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复制繁生 > 第23章 患难

第23章 患难


永初五年的夏天,各地水患不断,各地加堤固坝、铺路架桥、开仓赈灾开支不断,原本稍有盈余的国库又迅速空了下去。

        楚扬不想委屈了瑾瑶,遂用私库办了场盛大的封妃礼,之后便马不停蹄地以新晋沛王妃的名义给国库纳了钱粮。

        朝臣们这才知道,沛王当初给前朝公主添的嫁妆里竟然还有田产。

        永初帝龙心大悦,在朝堂上连赞沛王妃高义、危急之时尽显世家底蕴风骨。

        紧接着,沛王又以为小女儿楚曣祈福的名义,给灾地捐了大笔的钱财和物用。

        永初帝投桃报李,将玉都南阳赐给了楚曣做封邑。

        如此一来,朝臣们再不情愿,也只得跟募。尤其是世家门阀,新贵们捐多少,他们只能加倍地捐,断不能失了世家的底蕴风骨。

        好容易度过了时艰,这年冬天又是个百年不遇的暖冬。

        太史曹夙夜难安,向永初帝谏言提早屯粮备储、防旱防疫。

        永初帝对开国初年的旱情心有余悸,若非梁灵帝横征暴敛,留下一个积粮极为殷实的国库,恐怕局面难以收拾。梁灵帝的悭吝,加速了梁朝的灭亡,却阴错阳差地挽救了大齐的国运。

        距离上次向世家征粮还不到半年,贸然改革田税制又恐士族联合怠政,永初帝眼下能做的着实不多,只得命地方州郡加强对农耕和时疫的上报,又命外侯官严密监视各地情况。

        永初帝的心思,楚扬最懂。

        借着征兵粮之际世家们讨价还价闹出的不愉快,他直接提出了对门阀权力过大的担忧,又表达了对南赵丰沃土地的向往。

        听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永初帝的眼睛里都冒出了精光,大力拍着楚扬的肩膀说:“终有一日,定要让折桂赏荷之处全部冠我楚姓!只是,如今天下未定,仍需隐忍,眼前的要事是齐柔之战。”

        郁久闾部内讧导致六部混战,余下三部选择了中立,阿那孛虽然得到了汗位,兵力却也折损了大半。他像他的父亲一样,以武治国,各部表面臣服,内里却已松散不堪,只消一阵狂风、一个巨浪,就可被打成一盘散沙。

        不待大齐兴风作浪,柔然先自乱了阵脚。

        事情的导火索是阿那孛的援军高车。

        高车同柔然的东胡部世代不睦,国仇之上又隔着一层家恨,借着助军之机大肆屠戮东胡部族、抢夺财物和女人。他们担心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背着阿那孛将东胡汗室屠杀殆尽。

        东胡部是中立部落,部落汗王们唇亡齿寒,纷纷找到阿那孛讨说法。阿那孛却只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杀了几个高车武士,又代赔了些财物,就将此事不痛不痒地揭了过去。不日,又迎娶了高车王女为大可敦。

        长达四年的分化和拉拢终于积累出丰硕的成果,纥奚部暗中联合了两个部落,向大齐发出了借兵的请求。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永初帝迅速组织了兵马,奔赴柔然。他心系南方的丰沃土地,北方的战事能速战速决自然最好。

        此次的战术是兵分四路分批进击。顶替楚安驻守武川郡的张頔率先挺进漠南。驻守幽州的成王楚昂和驻守平州的常晁分别率兵绕道漠东、漠北增援。最后是楚扬,他带着抗突精锐西奔迎击高车的援军、堵截阿那孛的退路。

        这次的安排极为机密,楚扬率兵离营时,朝中官员还以为他要去继续追击突厥残余力量。待初战告捷的喜报传回大齐,众人才恍然大悟,对永初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心悦诚服。

        有了柔然贵族的内部呼应,齐军开局形势大好,打得阿那孛和高车联军节节败退。

        援军久等不至,阿那孛预感到了不测,只能抱着最后一分希望,向西北逃窜。突围中,他不慎中箭,久伤不愈,生死关头,血液中的疯狂因子彻底爆发。

        他在撤退中故意命人留下掺了黄鼠尸体的粮草,又将染病的牛羊抛入上游河道,致使牧民和兵士们染上时疫。犹嫌不够似的,他还将染病者的血肉生生喂于俘虏和沿途遇到的牧民,再将他们抛下,留给齐兵。

        阿那孛一路逃窜,一路散播着瘟疫,迂回地打了半个月游击战,竟然真的绊住了追兵,寻到空子,逃去了高车。

        齐人对草原上的瘟疫认知不足,他们察觉到兵马染了病,却并未停止追击的脚步,只按寻常的法子治疗。不多久,疾病就在草原上蔓延开来。

        中原的军医束手无策,草原的巫医纷纷做法祷告。

        在阿那孛余党的推波助澜之下,谣言传得轰轰烈烈,齐兵和柔然部族相互指责,均将疾病的源头归咎于对方。

        被民族大义裹挟的血性迸发,失了首领又处于劣势的柔然部落竟生出了死志,一时间厮杀更烈。

        老练的巫祝们则将这场浩劫归于天谴。他们在牧民中极具号召力,引领着信徒们卷了帐篷、赶了牛羊,一路跋涉,向西去寻找他们的天许之地。

        战士们战死的战死、病死的病死,牧民也在不断地流失,最后还是柔然的部族首领们先服了软,递上文书,向大齐称岁纳贡。

        原计划三个月结束的战役,却因为一场瘟疫意外地打了半年,又因为瘟疫而草草收场。

        齐军虽然大获全胜,伤亡数量却远远超过了齐突之战。

        楚扬的精锐折损过半,其中又有半数死于瘟疫,就连随他南征北战多年的张頔亦不能幸免。

        永初帝从战报中已提前获悉草原瘟疫的可怕,却仍是低估了瘟疫的智慧和生命力。它们不再张牙舞爪,而是选择了默默蛰伏,直到大军回朝,才显露出狰狞的面目。

        先是士兵,再是平民百姓,最后就连达官贵人都未能幸免。

        不过几日的功夫,街头巷角就躺满全身溃烂的平民,奔向病患营的马车流水一般,分不清运的是尸体还是病患。

        阵亡的高级将领中,半数出自陇西,楚扬提前请示了永初帝,绕路去了将领们的故里送棺木。他在途中得到京中瘟疫的消息,立即心急如焚地往回赶,却仍是慢了一步,赶到落雁坡时,永初帝已下令锁了城门。

        此时,陆锦华正遵照着永初帝的命令,率领兵士在京郊荒野搭建病患营,用于安置发病的士兵和百姓。

        永初帝此前的预计不足,派给陆锦华的人手只有一万,根本无法应对眼下的情势。楚扬的兵马进不了城,自然要去病患营帮手。

        永初帝的封城令不分士庶。士族们原本意见颇大,听闻城外闹得更凶后,便安静了下来,纷纷锁门闭户,囤积粮药。一时间,上雍城内物价飞涨,哀哭不绝。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上雍城的疫情尚未得控制,其他州郡也闹了起来。

        这一年果然是旱年,层层关卡防得住人丁往来,却挡不住饥饿的田鼠和狐狍。如今又是盛夏,正是蚊虫跳蚤最活跃的季节,瘟疫在它们的助力之下,跃过崇山峻岭、平原枯河,由北向南,一路散播着鲜血、死亡和恐惧。

        朝中众臣纷纷谏言永初帝出兵主理抗疫、保护子民。

        永初帝大为光火。

        大齐共十六州七十八郡,除了楚家发迹的陇西和之后经营的云内,其他各州虽是大齐领地,若以田产、人丁论起,则又不算是楚家的财产。

        相较打仗,抗击疫情是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损兵折将在所难免,却又得不到相应的土地和战利品作为回报。楚氏刚刚收回了一些权力,若在此时武力受损,势必要从头再来,这代价实在太大。

        皇朝姓楚,楚家的兵马不得不为朝廷所用,但天下土地毕竟集中在门阀手中,各家豢养了那么多的私兵,此时不用难道留着谋反么?

        永初帝将满腔激愤凝于笔端,洋洋洒洒地写了逾千字密信,直接扎成了捆送去给城外抗疫的楚扬。

        两日后,他只收到了密探带回的八个字——沛王染疾,愧对君上。

        睁开眼看到瑾瑶的瞬间,楚扬的心中无比悲怆,禁不住生出“天意弄人”的无力感。

        像所有武将一样,每次出征前,他都会写好遗嘱。

        遗嘱中有“天下未定”的家国情怀和“无缘送嫁”的慈父遗憾。对瑾瑶则只有一句“此生憾事,不得偕老,惟愿珍重”。

        “另行婚配”四个字想了许久,终是落不下笔。

        在内心深处,他纵有万般嫉妒,仍是愿竟许她改嫁自由的。可是如同择婿一般把条条框框列了一条又一条,思来想去,发现普天之下竟无男子可应上他的要求。

        他还给永初帝留下一封长长的书信,恳求他代为抚养孩子们。

        他相信,念着兄弟之情和君臣之谊,永初帝一定会给他的郡主们以公主之尊,瑾瑶是她们的生母,自然也不会被薄待。

        他做好了一切防备,却防不住一场天灾。

        他本想做瑾瑶的守护者,不想竟成了她的刽子手。

        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个深情的表达,真正爱上一个人,情到深处,终是舍不得的。哪怕,这岁月静好、喜乐终老并非由自己相伴左右。

        瑾瑶一见楚扬睁开眼,就欣喜地扑到他的胸前,紧紧抱住他。

        一缕发丝自头巾下顽皮地滑出,随着她的俯身,正好擦到他的脸颊。

        他略微吃力地抬了抬手,绕住了那缕发,怔怔看着自已的手指,仿佛看到了起搏的心脏上缠着无数情丝。

        他的心境也难得地清明了几分。

        今生如此,也许就是宿命的亏欠吧。他终究是个自私的男人,想到死前能有她相伴,仍然可耻地感到了欣慰和满足。

        瑾瑶无所顾忌,伸手去探他的额头,挫败道:“哎呀,还是好热呀。”

        楚扬暗暗叹了口气,嘴角微撇,牵出一个苦笑,“玉儿,你有哪里不舒服么?”

        此病无药可医,只能听天由命,若是她显出了症状,他就先送她下去,再自我了断,免得她遭受太多的痛苦。

        瑾瑶摇摇头,“没有呀”,边说边伸手去扒他衣衫。

        楚扬下意识地缩了一下,“你这是做什么?”

        瑾瑶一本正经地说:“帮你降温呀。你昏着的时候我已经做过好多次了,我会的。”说着就接过丁奇递上的巾子,自顾自地动起手来。

        巾子泡过了烈酒,酒气随着瑾瑶的动作发散开,空气似乎也变得沉郁起来。

        丁奇抽了抽鼻子,想去开帘透气,走了两步又折回身,重新站到陈开身边,沉默不语。

        楚扬自认身强体壮、防御得当,仍然莫名其妙地染上了可怕的瘟疫。他对瑾瑶能够幸免不抱幻想,事已至此,索性也不去阻拦,认命般的问道:“玉儿,你怕不怕死?”

        瑾瑶连连点头,紧张地答道:“怕呢!我还没报完恩呢。”

        这话听起来非常的“瑾瑶”,楚扬只得顺势问:“没报完恩会怎样?”

        瑾瑶面露失落之色,“没报完恩就回不到天上了。”

        楚扬对这个答案不感意外却仍有些失望。

        他轻轻叹了口气,就听她继续说道:“说好了你要去天上找我的,我回不去,你找不到我怎么办呢?”

        大概是被病痛软化了意志,楚扬闻得此言,竟感到一阵鼻酸,险些落下泪来。

        分明只是床笫之间的戏言,却被她记在心上,当成了诺言。枉他自诩情深,竟不及她半分。他何德何能,竟可得此至真至纯之人倾心以待?

        陈开、丁奇和一干亲卫纷纷侧目,不忍再看。

        瑾瑶见楚扬神情有变,停了手上的动作,无措地问:“七郎,你怎么了?是不是我擦得太重,弄痛了你?”

        楚扬摇摇头,顺着她的话答道:“没有。我只是怕死。怕玉儿完不成报恩的心愿,回不到天上,更怕自已寻不到玉儿。”

        瑾瑶松了口气,拎起璎珞,将玉佩贴在他的脸上,从容安慰道:“七郎别怕。青青说了,你不会死的。”

        楚扬不想打破她美好的幻想,无力地笑了笑,配合着点了点头,心中却升起了巨大的不甘。

        她单纯美好又无辜,刚刚过了几年正常的生活,就要陪着他绝望地死去,看不到孩子们长大、看不到彼此头上的白发。一生戎马,一世筹谋,到头来却成了一场空,这让人如何甘心?

        想到这里,他又问:“玉儿,孩子们可还好?”

        “唉……”,瑾瑶叹着气,惆怅地看了眼帐顶,“她们去陪皇后嫂嫂玩了。皇后嫂嫂不让我带她们来,说是怕过了病气。”

        楚扬看向陈开,见他点了点头,这才放下了半颗心。

        他又看了一眼瑾瑶,一时间无名火起,讥讽道:“他们怎么不怕过了病气给你?”

        她是他的妻子,名字前面冠了他的姓氏,为他生育了三个孩子,可在他的亲人眼中,却仍不是真正的“亲人”。

        瑾瑶一派天真地说:“我不会过到病气的。”歪头想了想,又带着微微的怯意和浓浓的依恋说:“我只想跟着七郎,不想跟着别人。”

        陈开低声插话:“王妃不肯留在宫中。”

        楚扬凝视着她清泉一般的双眸,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他猜得出帝后的想法。

        旧朝世家逐渐适应了新朝,萧瑾瑶这个旧朝的公主在政治上早已没了当初的价值。她不谙世事,不懂经营也不会治家,他也刻意依着自己喜欢的样子纵着她,让她从身到心完全依附于她。

        她的价值本就依附于他,她主动提出陪着他,旁人也没有硬要护着她的心思。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就算可以安排亲信将她送走,又怎能保证她不会被永初帝找到呢?更何况,她这朵温室里的花,离了他的庇护,又如何能熬得过外面的风霜?

        说来说去,还是他害了她。

        他自然是爱她的,但他的爱并没有让她得到应有的成长,她完全不具备一个当家主母应有的能力手段,甚至连独立生存都有困难。这一点他清楚,永初帝也清楚。

        若他殒命疆场,于情于理永初帝都不会薄待了她,但此刻他遭遇的是瘟疫,永初帝自然可以毫无负担地舍弃她。与他同椁,成就一段同生共死的佳话,是她最后的价值。

        因爱之名,他把她养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他对她的爱,成全的只有他自己。

        说到底,都怪他!

        他还是太年轻,总以为还有大把的时间,对“后路”的筹谋不足。若能度过此劫,心中谋划之事定要速速推进起来,他也定不会再那般自私地去爱她。

        可是,他能度过么?

        并非楚扬悲观,若是没见识过这瘟疫的可怕,他或许还有抗争的意气,见识了天灾浩劫的威力,他倍感渺小而无力。

        永初帝赏赐的珍贵药品流水般地运至病患营,楚扬的病情却毫无缓和。他时而混沌时而清醒,身上的肿块不用刺破就会流出脓水,皮肤上覆着一层死气沉沉的黑,令人望而却步。

        瑾瑶却是不怕的,她执着地认定楚扬不会死,笃定自已不会病。她整日守着他,喂汤喂药、擦身换药、说话逗趣,不厌其烦。

        留下的亲卫们俱存了死志,几天的患难与共下来,他们在感动之余惊奇地发现,他们不但安然无恙,看起来娇娇弱弱的沛王妃也始终朝气蓬勃。

        男人对美丽的女人总是格外宽容信任。偏生瑾瑶又是个格外美丽的女子,头上还顶着“祥瑞”的光环,听她以“仙女”自比听多了,亲卫们心中竟真的生出几分莫名的信服。

        人在极端无助之时,往往会容易相信怪力乱神之说,自绝望中是否可以感悟到希望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仰”可以使人平慰情绪、自我和解。

        瑾瑶的淡定自若有一种奇异的安抚力,楚扬已经昏迷三天了,同她朝夕相处的亲卫们却依旧相信他们的战神能够好转。

        就在丧服被送入病患营的那一天,他们的信仰得到了上天的回应——楚扬醒了。

        亲卫们齐刷刷地跪了一地,单膝贺楚扬,双膝拜瑾瑶。

        众目睽睽之下,楚扬向瑾瑶虚弱而又坚定地支起拇指,瑾瑶愉快地竖着拇指贴了过去。

  https://www.biqugebar.net/70748_70748778/127833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