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世:长安城下 > 第327章 因祸得福

第327章 因祸得福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总算是赶在新年之前,把受灾群众的房子修好了。

        还没来得及修整一下,这边儿刚把房子修好,那边儿吐蕃士兵就举兵来袭。

        原来他们早就知道了我们在忙着修山居民的房屋,想要趁火打劫、偷袭凉州城。

        得亏马朔的“侦察兵”,不然肯定被对方偷袭成功了。

        但是这样,最靠近河西走廊那边儿的驻军们还是被偷袭了。

        士兵们原本忙着修缮房屋就累得精疲力尽,再说根本也没想到他们会突然袭击。

        来不及撤离的人被围困在中间,“侦察兵”们都是一些正值年少、铁血铮铮的汉子。

        他们根本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们被对方殴打致死,所以直接超级武器和对方打成一团。

        但是我方处于劣势,原本对方就有备而来,再加上“侦察兵”们都是轻装上阵,带的武器也就只有横刀。

        而对方可是带着弓弩手的,弩车可以同时发射三根箭矢;横刀是近战武器,根本没办法和远程武器比。

        一时间损失了二百多名弟兄,还被他们向前推进了二百米。

        吐蕃尝到了甜头之后,还很张狂的在城外围扎了军营,看起来就是在耀武扬威。

        之前刚被唐朝军人打成狗,这会儿就要和唐朝死磕到底。

        还真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最可气的是,吐蕃每天都带人来骚扰,仿佛每个人的脸上都贴着这样一句话:“就喜欢看你们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如果不是我和王楠死死地摁着马朔,照他的暴脾气,肯定拎着横刀跟对方打起来了。

        别说他了,如果不是城中没有足够的物资补给,我也很想拎着陌刀跟他们打上一架。

        忍气吞声的日子不好过,马朔气得冒出了很多胡茬儿,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几岁;他现在也就五十岁不到的样子,看起来却有六十岁还多。

        姚訚和萧旻因为接连下雪,被滞留在了凉州城里;姚訚干脆帮着军营里的军医帮忙看病。

        每天都有落单的侦查小队被对方的偷袭得逞。

        这群阴险的人专挑落单的小队下手,但是侦查地形又不能派太多人去——怕打草惊蛇。

        前线战报每天都会往长安那边儿汇报,玄宗得知道对战首场失利的消息之后,据说高宗御赐给他的笔洗都摔了;估计他听到后边儿“节节败退”的消息之后,会生气的把送信的使者暴打一顿吧。

        “整个大唐都没有能抵抗蛮夷的能士?”

        想想都知道他会这么说,毕竟把自己和皇爷爷赐给他的遗物都摔了,气成啥样儿了。

        但现在当务之急是按兵不动,粮草还没有运来,虽然芋头确实可以充饥,但是和粮草还是没法儿比的。

        将士们不能说饥肠辘辘,但是也算是明天只能吃个半饱儿。

        我站在营帐门口,看着营帐里转圈儿的马朔叹了口气,都怪我们当时太草率了,应该先让粮草来的。

        结果赶上暴雪、粮草又推迟了。

        眼看着就到了除夕,粮草还得过两天。

        山上的芋头已经被搜刮干净了,整个山也被挖得千疮百孔、看起来满目疮痍。

        艰难的过了新年,大年初一,又下雪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有最倒霉、只有更倒霉。

        没想到又下了一场大雪。

        这张是跟年前的相比小了很多、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灾害;但是平均深度也达到了一米之上。

        但是这场雪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没有压塌房屋,但是已经妨碍了行人出行。

        不得不说,凉州人的心理素质都是的,估计是常年饱受周围少数民族的骚扰,让他们产生了“抗体”。

        你们外围打你们的,我们里面照样做我们的生意。

        不过城中也没有粮食,当时大部分已经全被国家征用了,百姓们全靠存粮过活,有的已经开始挖地里早出的新苗。

        有的已经把明年的预留的种子也吃掉了,城中前两日城中百姓还集体抗议。

        黄钟带着城中官员就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承诺只要官粮到了之后,立刻把当时借的粮食双倍奉还;同时,黄钟还答应帮那些已经把“种子”吃掉了的家庭提供种子。

        最后,他还表示希望,希望百姓们理解国家的难处,共同面对困难。

        百姓们果然安静了下来,他们对于国家还是很信任的,抗议被镇压了下来。

        结果现在又下了雪。

        有些迷信的人开始散播谣言,他们说唐朝气数已尽,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凉州城已经好几年没下过大雪了,就算下雪,最深的地方也不会超过五厘米。

        结果今年一下,连着下了两场。

        而且俩场雪都很大,降雪量超过了凉州有历史以来最高记录。

        但是,这场雪也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把完全没准备的吐蕃人淋了一个措手不及。

        吐蕃人的营帐看起来很像蒙古包,差不多也是那样的结构;先搭上支架,然后在顶上覆盖一层动物毛皮,以便抵御风寒。

        但是,这样的帐篷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撑重。

        别说一米厚的积雪了,估计半米厚的积雪就能压塌了。

        一时之间,吐蕃士兵被积雪砸了三分之二,死伤数百人。

        更巧的是,第二天接着就出了太阳。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化学的角度来讲,从固体结晶转变成液体,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而热是没办法自己产生的,所以雪需要从空气中摄入。

        所以是化雪的时候空气,比下雪的时候更冷。

        因为下雪很冷,那些没有被积雪淹没的吐蕃士兵,又因为突然降温被冻伤、冻死了很多。

        虽然这样说很残忍,但是正是因为这场天灾,吐蕃人遭受了重创,开始往西部撤离。

        凉州城的危机解除了,粮食也在第二天到达。

        黄钟带着官员们去城镇里派发粮食。

        他当初跟那些百姓们借粮食的时候,都写了借条;然后他按照借条上的数量,乘了一倍之后还给了那些百姓。

        本来安西那边运来的粮食就足够将士们食用。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24_24240/94097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