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世:长安城下 > 第336章 吐蕃求和

第336章 吐蕃求和


李朝隐和裴伷先还想乘胜追击,但是当时松州地区出现了叛乱,所以只能作罢。

        叛乱的当然是号称头号熊孩子的吐蕃人。

        说实话,唐朝国力昌盛,全是被周围这些不安分的藩属国拖垮的。

        刚刚去迎击契丹,吐蕃又卷土重来了。

        安西、河西走廊,几乎所有的地方他们都打了个遍,这次他们直接又选择了松州。

        这次带了足足十万兵马,松州城被偷袭,险些沦陷。

        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大唐国威。

        玄宗气得肺都炸了。

        “就没有人自荐灭了这群蛮夷吗?!”

        “你们一个个都是吃干饭的吗?!”

        ……

        上次摔了高宗御赐的笔洗,这次摔了武后赏赐的砚台。

        我很想吐槽,再摔都没得摔了。

        来耀看不下去了,请旨前去平定。

        于是,他们去打契丹,我们去打吐蕃。

        安西军骁勇善战不是夸张,两万安西军奔赴松州,击退了吐蕃十万士兵。

        这样好像是吐蕃最后的兵力了,松州之战失败之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派人前来求和。

        尺带珠丹今年才二十岁出头,但是已经担任了二十年的赞普。

        按照藏族的传统说法,他是吐蕃王朝第三十六任赞普,七零四年至七五五年在位。

        他是杜松芒波杰的儿子,原名野祖如。因为他生下来的时候就有胡须、而且胡须像老翁是乳白色的,因此有“梅阿迥”(意思是“胡须先祖王”)的绰号。

        七零四年,杜松芒波杰在征讨六诏期间病死于军中,尺带珠丹继位;由于年幼,政权由祖母没庐氏赤马类执掌。

        尺带珠丹即位之初,吐蕃没有强有力的统治者,且内无谋臣,外无良将,因此政局动荡不安。

        属国起兵反抗,居心叵测的大臣们也纷纷叛乱。从七零五年开始,大臣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叛乱于那拉山,西南的属国尼婆罗、悉立也发生了叛乱。

        摄政的没庐氏先后发兵征讨叛乱,于七零九年平定了悉立。

        平定之后,没庐氏又先后处罚了一些大臣,这才基本上巩固了政权。

        尺带珠丹在位期间迎娶了金城公主。

        但是他前脚娶完公主,后面转过身就开始攻打唐朝。

        小勃律之战,吐蕃和唐朝彻底掰了。

        此后吐蕃多次与唐朝交战、多次故意挑起争端。

        但是去年兵败丢失青海,最后一次负隅顽抗地攻打松州也以失败告终。

        于是求和于唐朝。

        这娃儿真的够厚脸皮的,一次次进攻唐朝,打过了就来得瑟,打不过就来求和。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但是玄宗那个就愿意听好话的人居然同意了。

        其实也不能说是因为他喜欢听好话而同意的。

        五月吐蕃遣使致书于境上求和。

        七月,忠王友(唐“诸王友“,官名,从五品上)皇甫惟明开始跟玄宗洗脑,说对方来求和这件事情百利而无一害。

        玄宗原本被对方打成了狗、气了一肚子火,当场质问皇甫惟明:

        “赞普尝遗吾书悖慢(开元二年以来,吐蕃屡请用敌国礼),此何可舍?“

        他们每次写书信都是用自己国家的礼制,一次两次的挑战大唐国威。这件事儿就这么算了吗?

        皇甫惟明则替敌方辩解道:

        “赞普当开元之初,年尚幼稚,安能为此书?殆边将诈为之,欲以激怒陛下耳。夫边境有事,惟将吏奸臣有利,非国家之福。兵连不解,日费千金;河西陇右,由兹困弊。陛下诚命一使往视公主,因与赞普面相订约,使之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夷狄之长策乎!“

        尺带珠丹七零四年才出生,开元元年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可能能写书信呢?

        吐蕃那个时候内忧外患,肯定是奸臣写得,目的就是为了激怒陛下您啊!

        吐蕃和唐朝再继续纠缠下去,到最后会两败俱伤,反而便宜了那些想要渔翁得利的人。

        而且常年交战,一日就要花费上千金。军费日渐吃紧。

        陛下如果觉得直接同意没什么面子的,可以派人假装去吐蕃看望金城公主。

        然后和赞普当面签订友好盟约,让他们俯首称臣。

        这才是永久的解决边疆战乱的方法啊?

        难道一味地抵御他们的进攻,是长久之法吗?

        玄宗一听,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

        于是任命内侍张元方出使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看到唐朝派遣使者来了之后,立刻明白唐朝是统一和解了。

        当场高兴的不得了,赶忙出示贞观以来所得敕书给张元方看。

        十月,吐蕃派遣大臣论名悉猎随张元方入贡。

        上表说:“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惟边将交抅,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

        “本来我娶了金城公主,就是您的女婿,如果不是张玄表先侵略我们土地,我们也不会开始反击。”

        “女婿怎么会是那种不分尊卑的人呢?怎么会主动攻打自己的丈人呢?”

        “并非我不主动缴纳岁贡,而是连年战乱确实拿不出这样钱来;我曾经多次派遣使者来唐朝想要和您解释一下,但是都被边疆驻守的将士拦了下来。”

        “我真的是百口莫辩,有苦说不出啊!”

        “如今您派人前来探视公主,女婿激动地不知如何是好。”

        “当初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吐蕃,我们两个国家的命运第一次衔接在了一起。”

        “如果我们两个国家能够重修旧好,女婿就死而无憾了。”

        “这段话说得声泪俱下,说的我都快被他感动了。”

        如果不是早就知道他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估计会被他这一番痛改前非的言论蒙骗过去的。

        玄宗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他这番话并不是发自肺腑。

        但是伸手不打笑脸,既然对方已经摆出了求和的态度,顺着坡儿下是最好的。

        从此,吐蕃和唐朝正式建立友好贸易关系以及外交关系。

        但是这个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

        爪机后台运行太多,助手闪退了qaq没存上,重新写的qaq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24_24240/94097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