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世:长安城下 > 第337章 大明湖畔

第337章 大明湖畔


十月份的时候,收到了杜铃兰的家书;这丫头七年前已经为人母,有了一双乖巧的儿女。

        自打结了婚之后,就没理过我,凡是我寄回去的书信,无一例外、石沉大海。

        但是,每次我准备回去看看的时候,总会收到她的信。

        她丈夫是襄阳人,她现在也住在襄阳;她的家离襄阳杜氏本家特别近,没事儿就赖在襄阳分部。

        给我的书信里大多也在讲杜甫的事情。

        杜老师不知道怎么了,总是爱问我的事情,还说要像我一样做个大将军。

        听到这个消息的我哭笑不得,我哪儿算大将军,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杜老师现在已经十七八岁了,正是顽劣的时候,功课不肯认真念,功夫不肯认真学,可把杜闲愁坏了。

        好言相劝,威逼利诱;能用的法子都用了个遍。

        杜老师依旧一副“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不想听”的表情。

        说起来,杜铃兰的幸福还是自己争取来的。

        看到她得到幸福,我心里由衷地替她开心。

        当年杜家因为太平公主事件被牵连,险些灭门;韦子金迫于压力和杜铃兰解除了婚约。

        这反而成全了这丫头。

        杜楠守孝期满,她就和韦见素的嫡妹韦蒹葭以及这么多年过去、依旧想不起来过往的晏然结伴儿周游大唐去了。

        三个人女扮男装,居然没被人识破;不过也是,一般人可没有那丫头百步穿杨的本事。

        三个人几乎踏遍了大唐疆域,还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就像后世鸡汤里说的那样,像嫁给(迎娶)什么样的人,就先努力混进他们的圈子。

        杜铃兰的丈夫叫房忱,也是一个“驴友”,两人在大明湖畔相识。

        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乾隆和夏雨荷的故事啊。

        大明湖唐朝以来就是著名的风景区,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围观群众趋之若鹜。

        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

        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

        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湖面摇曳着点点涟漪;柳丝轻摇,枝条曼妙的身影在空气中舞动着。

        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晚生的蜻蜓在荷花中穿行。

        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枯黄的柳叶掉在了湖面上,空气中都带着一丝秋的悲凉。

        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顽劣的孩子在湖面上滑起了雪。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亭榭点缀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

        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湖边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临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览无余。

        这么美的地方,当然适合谈恋爱了。

        杜铃兰和房忱一见钟情,然后私定终身。

        韦蒹葭居然嫁到了新罗,这是我特别不能理解的一个地方。

        虽然我没见过这妹子,但是就凭韦见素那帅气地人神共愤的模样,他的亲妹妹肯定丑不了。

        长得漂亮、出身又好,大唐疆域上,适婚男同胞还不随便挑?

        居然要嫁到半岛去……

        现在依然想不起过去的晏然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她已经跟陈尚书改姓了陈,改名为陈依然。

        她在长安街上开了一家丝绸店,店里也接一些成衣的活。

        慢慢地居然做出了规模,成为了长安首屈一指的成衣店。

        据说生意红火的不得了,日进斗金。

        她也在五年之前结婚了,对方是兵部侍郎高佩珍的儿子,这孩子是一个品相端正的人,在整个大唐都算是出类拔萃的。

        我看着她们三个得到幸福,忽然觉得死而无憾了。

        杜铃兰这次寄来的家书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天下奏死罪止二十四人。

        也就是说,以后的“株连九族”最多二十四个人连坐。

        在此之前,贞观四年颁布的法律规定,株连九族最多追究二十九个人的罪责。

        这条法律整整实施了,一百年之后被废止。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是因为,正是由于这条法律的出台,原本被贬为庶民的杜楠得以官复原职。

        时间转眼就到了十一月份。

        每年的十一月开始,各个方国就开始向长安进贡了。

        安西这边儿可以明显感觉客流量比平常大了很多。

        今年还出现了一件轶闻。

        据说,今年东、西突厥同时入贡。

        往常这两个国家都是分开来的,没想到这一次居然赶到一块儿了。

        西突厥——也就是突骑施——的苏禄可汗派遣的使者先到的。

        玄宗在丹凤楼设宴,款待他们。

        没想到宴席还没开始呢,毗伽可汗派遣的使者也到了。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两家使者一见面就掐起来了。

        毗伽的使者说:“突骑施小国,本突厥之臣,不可居我上。”

        突骑施原本就是一个小国家,而且之前还是我方的属国,怎么能他们坐在上位而我们坐在下位呢?

        苏禄的使者一听,也不干了:“今日之宴,为我设也,我不可以居其下。”

        先来后到的道理,懂不懂?

        这次的宴会原本就是为我们设置的,我们怎么可以坐在下位?

        两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

        高力士一看,这样可不行啊,赶忙跟玄宗说,要不就在丹凤楼一起宴请他们吧!

        玄宗一听就懵了,这不就是要把他们放在一起吗?但是谁都不愿意坐下位啊?

        高力士接着说,他们不愿意坐下位,那就让他们一起坐上位。

        玄宗接着问,应该怎么办。

        高力士趴在他的耳朵上:如此这般、如此这般。

        玄宗听明白了之后,立刻下令,让人在丹凤楼摆上两排一样高的位置;毗伽使者在东,苏禄使者在西。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24_24240/96212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