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 第54章 当丫鬟的第五十四天

第54章 当丫鬟的第五十四天


兴许有的,  要么看顾见舟升官太快,心里攀比。要么攀比攀比就放弃了,觉得守着夫君和爵位就很好了。

        姜棠倒是没想过偷偷提醒,  一来她在宴几堂,自然希望陆锦瑶好。二来,  韩氏曾让张管事毁她清白,算计她,她闲得慌才去提醒韩氏。

        还有便是……各自有各自的命数,  她去找韩氏说,  以后顾见风会因为她丢了世子之位,韩氏估计以为她是疯子。

        没准还找个道士给她抓起来。

        姜棠可不想那把火烧到她什么,  再说那个时候,  她早就不在永宁侯府了吧。

        单依她来看,  这也不全是因陆锦瑶的锦鲤运。

        做人还是知足些好,  月满则亏。

        吃过早饭,大厨房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先做的凉菜,  还是大师傅们的拿手菜,这种场合做菜有讲究,  不能有骨头、做鱼刺不能多、虾不能带壳,  不然一群女眷坐在一块儿吐骨头挑刺剥壳显得不雅观。

        还有味道不能重,  像蒜、韭菜、羊肉这种味道大的最好不要摆上桌。

        因为吃过饭要说话,  不能让别人闻到嘴里的味道,有些味道光靠漱口是弄不干净的。

        一桌上酸甜咸辣都得有,  来客不同口味也不同。

        姜棠分了三道菜,一凉两热。

        凉菜是煎虾饼,  虾仁打成茸,  用香料拌了腌制的,  然后做成一口下嘴的形状,平底锅慢慢煎。

        因为虾放凉了有些许腥味,所以又煮了西红柿酱。

        酸甜口的,蘸着吃。

        这锅酱姜棠昨天熬了一下午,陈大尝了,直说不错,“不光沾这个吃好吃,煮菜放一些也好。”

        酸的开胃,吃开胃的东西就容易吃得多,就是这道菜费工,虾要剥壳儿去虾线,然后再捣成茸,切的还不行,口感没有捣出来的好。

        幸好有赵大娘和帮厨们,不至于全姜棠自己来。

        热菜姜棠做的是菠萝咕噜肉。

        菠萝是新鲜水果,从海外传来的,价钱也贵,但韩氏试过菜,就把这菜给定下来了。

        菠萝前天送到大厨房,一早帮厨忙着削皮切块。

        这道菜最考验火候,肉要炸得外焦里嫩,料汁得调好,大锅做饭,一炒就是好几桌的,最不容易把控火候。

        还有一道菜是烤鸭,这是韩氏点的。

        二十只鸭子可不好烤,烤完还要片片摆盘,烙面饼切葱丝,做甜酱。单看着是三道菜,但工作量比三道菜多得多。

        其余的菜有佛跳墙、龙井虾仁……都是前几天试过的菜。

        大厨房只管做菜,传菜是韩氏安排的丫鬟,光传菜的丫鬟就有十多个。

        从前院到后院花园都有丫鬟守着,各处打扫得都无比干净。

        顾见风今儿还要上职,临走时和韩氏说了好一会儿话,说这阵子辛苦她了,他会好好上职,教养孩子用功读书,绝不出去乱来。

        顾见风知道自己功课不行,论才华比不上四弟,论功夫比不上五弟。甚至说,都比不上家中的两位庶弟,但既然承爵了,他也有自己该做的事。

        守着侯府,教养好孩子。

        他也知道妻子对他并不满意,但他这个人就这样了,鸿胪寺的官职来之不易,但对他来说,一眼能望到头。

        韩氏点了点头,柔声道:“嗯,中午早点回来。今儿远哥儿放假,我让人去书院接了,回来之后你们父子多说说话。”

        顾见风拍拍韩氏的肩膀,“那我走了。”

        顾家的男子都要上职,宴请的宾客有为官者也得中午下了职再过来。

        来的早的都是女眷。

        先进门,然后拿着帖子,去门厅那儿上礼。

        寻常人情走动,亲近的带两瓶酒,包上点心吃食,都是精挑细选的。大部分随礼的都是直接随银子,六两或是八两银子,单看韩氏当时人情走动时随了多少,数字听着也吉利。

        这若靠着俸禄,人情往来都走动不起。

        宴几堂的礼也是在这头走的,等宴几堂送了礼后,其他几个院子的礼也到了,差不多也是这个数。

        来的最早的是永宁侯府的二姑奶奶,叫做顾舜英,上了礼之后就去见郑氏和老家来的的祖父祖母了。

        然后,韩氏的娘家人才来。

        韩家属于清流,上的礼并不重。韩夫人气质大方得体,韩氏的嫂子模样温和,让丫鬟带着她在永宁侯府转了转,把说话的机会留给了小姑子和婆婆。

        其他客人便是永宁侯那边的,以及同郑氏交好的夫人娘子们。

        因为永宁侯的原因,这两拨人大多重合。

        官场上便是如此,当家主母管打点人情往来,都是熟识。

        过来的夫人娘子有丫鬟带着去花园看戏,一家不止来一人。这种场合很多人愿意带着自己的儿女过来,不单单是为了吃顿饭,就是带着出来见见人,也让大家知道自家有一个适龄的孩子。

        除了看戏,还有点心和水果。

        点心有五香居锦棠居的,光这些就得不少银子,单看这个,宴席就置办的不错。

        韩氏和母亲待了一会儿,就出来见客了。

        来回说些祝贺客气的话,再有就是问各家孩子的事,顾宁远今年才十岁,韩氏的两个女儿也年幼,不着急商定亲事,多是过问功课。

        顾宁远这个儿子,韩氏是极其满意的,听人夸赞,面上三分笑也成了五分。

        而看硕大的永宁侯府,各家夫人锦衣华服,身后跟着一两个丫鬟,或坐或立,或赏花或看景,喝着茶水吃着点心,好不惬意。

        韩氏游刃有余地同她们说话,论气度不输任何人。

        许氏云氏也过来帮忙招待客人,男客并不多,顾见风不在,是顾见山和顾见轩一块招待的。

        陆锦瑶有孕,待客的事轮不到她。

        她过来的晚,直接去见了顾老爷子和老夫人,又同两位姐姐说了会儿话。

        这一说话,就到了中午。

        永宁侯几个下职回来了,同行的还有不少永宁侯顾见风的同僚,寒暄一番就直接落座入席了。

        因为这和大房关系大,陆锦瑶只带了张嘴去。她是顾家的儿媳,自然同顾家人坐一桌。

        首座是顾老爷子和老夫人,郑氏永宁侯陪坐在两侧,其余人按照长幼落座。

        韩氏和顾见风今儿要敬酒陪客,所以不入席。

        今儿天是真的好,天极蓝,云朵看着软绵绵的,前厅这一片空地宽敞,还有微风吹过。

        按二百人准备的宴席,坐了十八桌,空的两桌就给撤了下去。

        等到开席之后,永宁侯起身带着顾见风韩氏一桌一桌地敬酒,以告众人,日后由长子继承侯府。

        敬完酒后,顾见风举杯道:“各位远道而来,府上备了薄酒小菜,大家吃好喝好。”

        桌上凉菜已经齐了,大菜上了数道,粗略一看,有佛跳墙、水晶肘子……皆是大菜,摆盘颜色皆有讲究,虽然还未品尝,但起码做到了色和味两全。

        这种宴席,很多菜都是中看不中吃,看着好看,吃起来却不行。要么提前做的,要么冷的。

        不过大家也不是为了吃饭来的,便没报那么大的期望。

        不知谁先动了筷子,夹了一口龙井虾仁儿,清爽弹牙,回味甘甜。

        而后上的烤鸭热气腾腾,沾着白糖吃入口即化。

        黄瓜丝清爽可口,用春饼一裹,连着鸭肉和葱丝,黄瓜丝的清

        爽中和了鸭肉的油脂,别看鸭子肥,却是一点都不腻的。

        这桌子也比平日里用的强,上下两层,轻轻一拨,就能转动。

        除了佛跳墙是一人一例,其余的菜都是整盘的,十个人,自是不能站起来去夹对面的菜,这样哪道菜都能吃到了。

        桌上便有夫人问起这桌子,韩氏笑着道:“这桌子是我弟妹叫人做的,到时我帮你问问。”

        韩氏虽然叫人一口气打了二十张桌子,但是照着陆锦瑶给正院做的那个仿制的。东西不是她做的,她不会占这个功劳。

        等吃过了蘸着酸甜酱汁的虾饼,再吃酸甜口的菠萝咕噜肉,金黄色的酱汁金黄色的脆皮,里面的肉嫩的流汁。

        没哪个厨子把水果放到菜里,偏着菠萝做熟之后,酸甜味更重。

        在座的夫人娘子都爱吃这道菜。

        陆锦瑶尝一尝,就知道哪道菜是姜棠做的。

        烤鸭大师傅都把握不好火候,整个侯府,只有姜棠会。而别人光会吃老本,这个酸甜口的炸肉,姜棠就做过三种。

        今天的最好吃。

        男人喝酒,女人喝果茶。

        等十六道菜上齐了,看哪道菜快吃完,就有丫鬟默默换上新的。

        宴客不能空盘,哪怕菜好吃,空了也会让人觉得招待不周。

        姜棠又炒了一锅菠萝咕噜肉,她一人炒,大厨房的人围在后头看,因为陈大几个大师傅指点过她,她也不藏私,大大方方地让她们看。

        陈大看完若有所思,“别的水果是不是也能做成菜,蜜瓜桃子成吗?”

        随便和别的炒一炒,这水果也能吃,咋就不能做到菜里呢,他以前怎么没想到。

        姜棠笑了一下,“师傅可以试试,兴许就好吃呢。”

        她知道做烤鱼加点水果好吃,像菠萝荔枝这种,而且熏肉烧烤放果皮味道会更香浓,吃起来不油腻。

        又炒了一大锅菜,姜棠把手里的铁锨放下。

        大锅菜用铲子可炒不起来,铁锨才行。

        陈大让自己徒弟把菜盛出来,一盘一盘端出去,他心里也是诧异,别看姜棠一个姑娘,长得也不壮实,颠锅轮铲子全不在话下。

        “行了,怪热的,你也歇会儿。一会儿看看还传菜不,不忙了咱们也吃饭。”

        先备的菜都是按照二十桌炒的,结果只来了十八桌,大部分还有剩。

        他们就一块吃个饭,剩下的边角料一会儿再分。

        姜棠也就试菜的时候尝过一小口,这是头一回正经吃佛跳墙。

        是小盅浓汤,里面有鲍鱼、海参、干贝、花胶……光闻味道就已经鲜的不行了,一小盅,里面食材就有□□样,把里面的东西吃完了还能拌饭吃。

        在大厨房吃饭不是摆一桌围着吃,而是一人端个碗,然后把菜盛里面。

        菜样太多,姜棠没有全要,就要了老鸭炖竹笋,茄子酿肉。肘子皮要了一小块,在不缺肉的时候,姜棠更喜欢吃这些,费时费工还好吃的。

        吃过饭,前厅那边还没人要菜,估摸着时间那头也吃完了,陈大才让他们拿边角料。

        姜棠拿了许多没做熟的鱼和肉,还有半成品、没吃完的成品。

        回到宴几堂,又是一群嗷嗷待哺的羔羊。

        陆锦瑶还没回来,怀兮半夏跟她去了前院,月云静墨去前院帮忙了,院子只剩三个丫鬟。

        姜棠和赵大娘吃过回来的,白薇说等她们回来再吃。

        那做饭就不着急了。

        陆锦瑶回来的晚,未时才回来,进屋之后就梳洗午睡了。怀兮半夏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姜棠道:“饭早就好了,月云和静墨的饭留出来了,你们先吃。”

        虽然给留了

        饭,但月云两人已在前院用了饭,用了饭人还不能走。

        宴客用的锅碗瓢盆不能让大师傅来刷,还有各走走动弄乱弄脏的地面也要清洗。

        有些屋子有客人换了衣服用过,里头的东西一应要换过才行。

        两人傍晚才回来,这半两银子真是难赚,唯一庆幸的是,还算圆满。

        反正客人离开的时候都是笑着的,也有夫人和韩氏打听菜品点心的事,韩氏不懂这些,陆锦瑶帮着应付了几句,顺道提了锦棠居。

        同是侯府的人,哪怕陆锦瑶并不喜欢这个大嫂,但在外人面前,那也是和和气气的妯娌。不过陆锦瑶也不会白演戏,有夫人跟郑氏玩了麻将,离开时意犹未尽,她恰到好处提起锦棠居的新铺子就能玩这个,大概下个月开业,到时候可以去看看。

        等到傍晚,太阳西落,有燕子从彩霞中飞过,伴随着鸟叫和虫鸣,侯府重新归为平静。

        陆锦瑶这一觉睡到了天将黑,醒的时候高嬷嬷给她好好按了按,才没那么疲惫。

        月份越大,肚子越大,陆锦瑶现在能感受到胎动,既新奇又疲累。

        高嬷嬷一边按一边道:“大娘子一会儿走动走动,四爷寄了东西,好几包,您一会儿去看看。”

        陆锦瑶道:“东西?他寄东西回来了!可在滇南,能寄什么回来。”

        滇南并非西蜀江南富庶之地,百姓穷苦,顾见舟过去带了银子,需要上下打点,一向都是从这儿往那边寄衣服行礼和吃食,陆锦瑶根本没想过他还能寄东西回来。

        再说那边水患,庄稼都被淹了,陆锦瑶时常担心他吃不上饭。

        不管是什么,顾见舟肯定写信回来了。

        隔半个月一封信,是夫妻俩现在唯一的联系。

        陆锦瑶等不及,挥手让高嬷嬷不必按了,着急地下床穿鞋子,“先去看看是什么。”

        她想看的不是东西,而是那封信。

        东西的确不少,用布袋包裹地很严实。看着有一麻袋,陆锦瑶试着拎了拎,并不重。

        高嬷嬷把袋子打开吗,蓦地闻见一股有些呛人的香味,和香菇干的味道相似。

        陆锦瑶有身孕,带味道的东西都得小心。

        “大娘子,您先离远点,老奴看看里头是什么东西。”高嬷嬷小心翼翼地翻着,打开一个个防水的油纸包,里头竟然是一堆干巴巴的小丁,虽然是干,但勉强能看出是蘑菇的样子。

        干蘑菇?

        四爷怎么会寄这老些蘑菇干过来。

        高嬷嬷看了陆锦瑶一眼,“大娘子,是蘑菇干。”

        她一连拆开几包,都是蘑菇干。看来不是寄错的,就是想给家中寄蘑菇干。

        除了蘑菇干,还有封信,高嬷嬷给陆锦瑶拿了过去,“这些东西老奴一样拿一点给府医看看去,您能不能吃。”

        从滇南来的,又是入嘴的东西,务必小心。

        陆锦瑶点了点头,等高嬷嬷出去了,才坐下来看信。

        信纸很厚,才看到见字如晤四个字时,陆锦瑶眼眶就红了。

        顾见舟都离开一个月了。

        顾见舟信里说他治水有进度了,就是那里的百姓依然苦,朝廷救急不救穷,赈灾粮帮不了他们一辈子。

        男子以工代赈,修水库以代工钱,女子厨艺好的做大锅饭,跟着朝廷修水库,其余人……是大把人吃饭都成问题。

        庄稼被洪水冲垮了,今年秋天肯定颗粒无收,人不能光等着饿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经有百姓上山谋生了。

        滇南山多林多,山上有不少蘑菇,吃不上饭就吃蘑菇。然而有百姓因为误食有毒的中毒,再加上水煮蘑菇并不是很好吃,渐渐就没人吃了。

        顾见舟想帮他们,但不能直

        接给银子,就和当地人买了一点,自己放宽油炒了一盘。

        与清流不同,顾见舟是治水大臣中唯一一个世家公子,吃的好东西多,嘴也叼,知道炒菜要想好吃,油不能少。

        然后顾见舟就惊为天人,这菜也太好吃了,和常吃的香菇榛蘑不一样,这个香味浓郁,在他看来,比肉好吃。

        顾见舟没无知到问百姓为何不多放点油炒,这里百姓连肉都吃不起,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何谈多放油把菜炒好吃了。

        何不食肉糜。

        于是顾见舟就想到了一个主意,滇南的人吃不起好吃的炒蘑菇,但其他地方的人吃得起,这样两全其美。

        他便从滇南百姓那里买了蘑菇,晒成干,给陆锦瑶寄了过来,若是觉得好吃,他还能往家里寄。

        信里,顾见舟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炒熟才能吃,蘑菇都得请府医看过,陆锦瑶千万不能乱吃。

        最后,顾见舟又问了陆锦瑶的近况。还说,等回来了做给她吃,望她多多写信,他想看陆锦瑶的信。

        家信报喜不报忧,各种辛苦,并未提及。

        陆锦瑶也能想到,顾见舟去问蘑菇的价钱,自己从未做过饭,炒菜时候的样子。

        看着信仿佛能亲眼看见这些事。

        陆锦瑶看完信,收起来放到了柜子里,然后喊高嬷嬷进来,“这个,拿小厨房去吧。四爷可给正院写信,可有寄东西?”

        高嬷嬷道:“只给正院拿了信,其他东西是没有的。”

        陆锦瑶:“那先让姜棠看看,做出来看看好不好吃,再给各院拿。”

        姜棠看着一袋子干蘑菇发了好一会儿的呆,她以前去过云南,吃过菌菇宴,这是滇南来的菌菇大礼包。

        从晒干的样子也看不出来是什么,姜棠一样拿了一点,用温水泡开。

        晚饭是等不及吃的,陆锦瑶中午吃的不少,吩咐晚膳简单点。

        过了晚膳,又等了半个时辰,这蘑菇才泡开。

        姜棠看见了美味牛肝菌、见手青等好几种,盖因是寄到这边来的,各个菌菇除了因为泡涨的有点蔫巴外,形状完好,连蘑菇腿都是好看的。

        府医说这个有孕之人也能吃,姜棠做了碗干巴菌炒饭,还有一个辣椒尖椒炒牛肝菌。

        和别的食材不一样,蘑菇的香味霸道且外露。

        这是晚上,各院都收拾梳洗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连陆锦瑶都梳洗好了,散了头发侧卧在榻上看话本。

        然后有香味徐徐飘进来,然后她就听见姜棠在门外问:“大娘子,要不要吃点东西?”

        陆锦瑶支起身,她晚上没吃多,这会儿还真有点饿。这还是顾见舟从滇南带回来的,陆锦瑶想吃一点。

        最主要的是,隔着一扇门,光是从窗户飘进来的味道就很香了。还是从没吃过的东西,陆锦瑶想试试,“进来吧。”

        姜棠端着饭进来,冲陆锦瑶笑了一下,“高嬷嬷嘱咐要炒熟了,奴婢先试了试,大娘可以吃。”

        陆锦瑶也跟着笑了笑,“这怎么这么香,就是用蘑菇炒的?”

        姜棠:“哪能啊,炒饭里还放了火腿丁干贝虾仁儿,还有青豆粒。”

        别看就一小碗,但放的东西可不少。

        再说了,这么一个大锅,怎么可能只炒一小碗的,两碗饭放的东西多,炒出来就三碗了。

        若是白日,肯定就送到正院去,但天色已晚,一会儿就进她肚子吧。

        陆锦瑶尝了小口炒蘑菇,脆嫩中还有种厚重感,大概是因为炒的时间长,边上有些焦了,看着油多,吃着却不腻

        “这个好吃,好像肉的味道。”陆锦瑶吃第一口是辣味,后头是蘑菇本身的香甜味。

        等她吃炒饭,连

        话都没顾得说。

        吃完意犹未尽道:“还有吗?”

        姜棠:“还有呢,您还要吃吗,奴婢去盛。”

        陆锦瑶摇了摇头,“不了,你做的,好好尝尝,不必放到明日。明早多做些,给各院都送去。”

        各院指的是包括正院到寿安堂所有院子,顾老爷子和老夫人还没回去,自然得送去一份。

        姜棠记着蘑菇是发物,受伤之人吃不得。

  https://www.biqugebar.net/46502_46502143/90383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