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 第53章 当丫鬟的第五十三天

第53章 当丫鬟的第五十三天


郑氏想让顾见山快点娶妻生子。

        顾见山十五岁去西北,  今年四月份回来,那时就提过数次,这回尚未提,  估计也躲不掉。

        他怕是要让母亲失望了,  他没办法做到心里有人的同时还和另一个人相敬如宾。好好的姑娘,何必把一生耽误在他身上。

        但顾见山既不希望陆锦瑶站在他母亲那边,也不希望站在他这边。

        他希望陆锦瑶站在姜棠那边。

        就算以后他不在,  还有陆锦瑶能护着姜棠。

        顾见山看见陆锦瑶眼中隐忍的怒气,明白她是哪边的人了。

        这人笑着的时候可以装哭,  哭了能装作笑,欢喜和悲伤可以藏在心里,  但生气不好装,就算忍着怒意笑,那看着也怪怪的。

        陆锦瑶皮笑肉不笑道“五弟真是说笑了,  我哪里知道。”

        顾见山喝了口茶水,慢条斯理道“母亲应该说过,她喜欢什么样的。”

        陆锦瑶脱口而出,“你娶亲,  重要的是你喜欢,  又不是母亲喜欢。成亲是大事,那是跟你过一辈子的人,我问的是你中意的人。”

        怎么,顾见山还想娶个贵女,  然后坐享齐人之福?

        顾见山笑了笑,语气温和中带着点敬意,  “四嫂这么说,  我就放心了。”

        陆锦瑶“?”

        顾见山放下杯子,  静静等着陆锦瑶说话。

        陆锦瑶明白顾见山放心什么了,放心知道他娶妻娶的是中意之人,而非郑氏看重之人。

        他中意的人只是没明说罢了。

        可真是顾见舟的好弟弟。

        她是着急了才问这个,不该这么急的。

        顾见山只说了这一句话,见陆锦瑶没说话的意思,便继续低头喝茶了。

        点到为止。

        更深的话不能说,事关姜棠,顾见山不会全托盘而出,在陆锦瑶这儿,顾见山根本不会提姜棠的名字。

        陆锦瑶更不会,她既然能猜到,又屡次试探,姜棠在她心里有分量。

        事关姜棠,陆锦瑶做事有章法。

        陆锦瑶的确不会,那会儿她甚至拦着姜棠,有去宴回堂的活都让别人去。现在知道顾见山的意思,连开诚布公地谈都免了。

        顾见山想娶喜欢的人,喜欢的人是姜棠。

        陆锦瑶也不知道如何抉择。

        这事首先不能告诉郑氏,不仅不能告诉,还得好好瞒着。若是被发现,就算是她的人,也免不了被打发到庄子去。

        姜棠那边,怕是早就知道顾见山的心思了。

        这种事,姜棠更不能说。

        陆锦瑶按了按眉心,“五弟,若是没别的事,那就回去吧,你的事,我留意着。”

        顾见山点了下头,“多谢四嫂。”

        他站起来,先行离开。推开门的时候,第一眼就看见了姜棠。

        大约是没想到他会突然出来,姜棠的神态很放松。

        看见他之后愣了一下,然后垂下眸子,又和平常一样板着,跟半夏一块儿行了个礼,“五公子。”

        顾见山移开目光,“嗯,回去吧。”

        后面这句是对着春台明朝说的。

        三人很快就消失在楼梯拐角,姜棠和半夏进屋伺候。

        姜棠把文书和账本收好,“大娘子,东西都整理齐全了。”

        陆锦瑶道“这些茶点就吃了一块儿,带回去吧,账结了吗?”

        姜棠到“是五公子身边的春台结的。”

        一笔小钱没必要在乎这么多,陆锦瑶道“那回去吧。”

        半夏去找店小二要了油纸,三盘茶点包好,这才回侯府。

        姜棠今天还得去大厨房帮忙,因为明儿就是侯府立世子宴客。

        本来昨儿就该去,但是昨儿实在忙不开,就让赵大娘跟大厨房的说了一声。

        这上午刚过了一半,过去帮忙正好。

        大厨房忙得热火朝天,前几天侯府嫁出去的大姑奶奶顾舜华回来了,安顿在了宴归堂。

        宴归堂是顾舜华未出嫁时就住的院子,出嫁之后未曾让别人住,一直留着。

        只不过,因为顾舜华是出嫁了的姑奶奶,这回又是独自回来,并未在永宁侯府掀起什么风浪。也没有像老家来人,顾见水回来那样,一大家子去门口等着。

        顾舜华不掺和侯府的事,回来的几天总去正院陪郑氏说话。对侯府的几个大娘子从不指手画脚多,懂得分寸,一直都是客客气气的,在郑氏面前更从不挑嫂子和弟媳的毛病。

        以至于,几个院子的人对顾舜华也是十分客气。

        现在整个侯府上下最忙的要数晏安堂和大厨房了。

        韩氏除了晨昏定省就忙宴席和府上的事,大厨房忙着备菜宴客。

        菜单是早就定好的,韩氏也看过。

        佛跳墙、高汤、一部分凉菜是提前一晚上做好的,用纱布罩子罩着。

        按照送出去的帖子,总共打算摆二十桌,一桌十人。

        府上没这么大的屋子,不过,这种宴席都是露天摆放,就在前厅前面的空地上。

        酒水、茶水、点心韩氏看了三遍,门房也敲打了一遍,除此之外,还要安排记礼金的人。

        这个不仅脑子好使,字还要好看,毕竟要往礼单上写。韩氏选来选去,最后让韩余清去了。

        韩余清以前是账房的,字迹过得去,而且,这人虽是陆锦瑶举荐的,但是做事并不偏颇。

        加上韩余清相貌俊秀,在门口坐着也算代表侯府的颜面。

        因为韩氏太过繁忙,姜棠去的晚她也没过问。上午,韩氏还让府里的管事出去采买料子,马上天就凉了,得做秋装,过了十六就得去各院量尺寸。

        一般来说从夏到秋尺寸变化不会太大,顶多因为暑热清减些。但像陆锦瑶这种怀有身孕的,原来的衣服就穿不得了。而其他人,就算有了新衣,旧衣也不是直接扔了。

        主子们做衣服用的料子好,样式简单大方,不易过时,再穿也是成的。

        但这回要给顾见轩、顾湘珺、两人的丫鬟小厮也做上,韩氏吩咐道“先紧着宴几堂,那边有孕了,先做也无妨。”

        况且天一时半会儿冷不下来,慢慢做着。

        思瑕应了一声,然后道“夫人,宴明堂那边还有位小少爷,还用特地过去吗。”

        思瑕说的是二爷带回来的外室之子,已经上了族谱,记作妾生子。现在养在吴小娘那儿,几次家宴,都没见过。

        那孩子已经能走了,按理说这么大的孩子,早该来这种场合,就算不能走,奶娘抱着也会过来。

        韩氏琢磨了一会儿,道“不用特地过去了,给吴小娘做衣服的时候看看,她若把孩子抱出来,就顺道量了,没抱来也不用特意去问。”

        一个孩子,侯府还养得起。

        再说,这是二房的事,韩氏也不好插手,看许氏的吧。

        过了明儿就得准备中秋家宴,顾见山回来也没一块儿吃过饭,韩氏还得问问婆婆的意思。

        郑氏现在不操闲心,她快活得很。

        顾舜华回来了,一直陪她说话,再叫上丫鬟们一块儿打牌,一打就是一上午。只不过,南香南雪她们玩的时候会给她喂牌,一开始还赢得高兴,后来就觉得没意思了。

        郑氏就把平日里走动多的几家夫人叫过来,玩个半天,正好到中午吃饭。

        今天是中元节,郑氏没组局,跟顾舜华打了几局之后,有丫鬟进来通禀,“夫人,五公子来了。”

        顾舜华识趣道“女儿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郑氏道“嗯,你们请五公子进来。”

        顾见山有阵子没来了,进屋之后,郑氏先看他脸色,与常人无异。

        或许春台说的是真的。

        顾见山行礼道“见过母亲,刚才见过大姐了。”

        他看了眼桌上的“麻将”,漫不经心地把目光收回来,“早上出去了一趟,和四嫂谈了点生意。”

        郑氏“你四嫂?”

        顾见山长话短说,把入股陆锦瑶铺子的事说给郑氏听。

        郑氏诧异道“合着跟你四嫂做生意呢,难怪给你银子都不要。”

        顾见山“四哥照顾我,才找的我。”

        郑氏看也不全因为老四。

        韩氏一直有那个意思,可阿瑶不理会她,偏偏无心插柳的柳成荫了。

        郑氏以为顾见山总在西北,不懂这些,就多嘱咐了两句,“你四嫂带着你做生意,可不能指手画脚,你不常在盛京,生意上的事都是她来操持,利润分成也没必要那么仔细。一家人,情分最重要。”

        说实话,陆锦瑶能带着顾见山,就已经出乎郑氏的预料了。

        顾见山“儿子知道。”

        郑氏目光温柔,“这事别和你大哥他们说,不然又起矛盾。”

        少说就少事,说到底,这事还是看陆锦瑶的意思,只是,郑氏也不知道为何就带着顾见山了。要说是因为顾见舟坚持,郑氏是不信的。

        估计是陆锦瑶提的,想着顾见山不在盛京,省事省心。

        这种事郑氏连女儿都不会说,又不是她的银子,陆锦瑶想带谁就带谁,谁都不带郑氏也没意见。

        郑氏没问铺子盈利多少,倒是顾见山提了一句要开分店的事,她估摸着生意应该不错。

        从正院出来,顾见山直接回了宴回堂。

        进屋第一件事就是换药。

        换了药,顾见山让明朝出去,屋里就留了一个春台。

        顾见山问“交代你的话可都说了?”

        春台叹了口气,从怀里把西洋镜掏出来,接着是九曲连环,然后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后是茉莉花手串。

        春台低下头道“小的办事不利,请公子责罚。”

        顾见山许久没说话。

        这个结果,他有想过。

        他既不是金子又不是银子,怎么可能人人喜欢,就算有那么丁点好感,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望而却步。

        这和上战场打仗不一样,不是杀的多的人就赢。

        况且,打仗还有输的时候。

        不论输赢,姜棠只是单纯地不愿意罢了。

        顾见山深吸两口气,缓了缓道“她有说别的了吗。”

        春台道“姜姑娘说,她能自己赎身,只是想多攒点银子,不用借钱。”

        顾见山眉峰动了动,嘴微张着,似乎想问春台这话是什么意思。

        春台抬起一张笑脸,“姜姑娘还让小的把手串给公子,说,先放在公子这儿,以后有机会再去拿,别的她也不要。”

        春台“应是先放在公子这儿,日后再拿回去,小的办事不利,没劝动姜姑娘,只能先把这个带回来。”

        顾见山看着茉莉花手串,起身给拿了过来,攥在右手手心里。

        真是……他还以为……

        出去一趟为了看一眼,为了这句话,伤口裂开也值了。

        春台还假惺惺地道“请公子责罚。”

        这哪儿是请罚,分明是讨赏。

        顾见山从荷包里拿出两块碎银子,春台立刻道“今儿茶馆的茶水和点心一共花了二两银子。”

        顾见山又拿出来两块,“辛苦了,去喝茶吃酒。”

        春台高兴地说了好几遍谢谢公子,顾见山都被带出了几分笑意,“那几样东西先放回库房,以后再说吧。”

        顾见山明白姜棠的意思,她想以后再说,现在是不行,也好。

        这个该他亲自送过去。

        顾见山起身把手串放到枕头下面,“平日好好守着院子,帖子烧掉。”

        他以前根本不留帖子,被发现了容易落人话柄,烧掉最省心。

        顾见山想了想还有什么忽视掉的,“蔷薇那边……”

        春台“蔷薇只知道小的常去姜姑娘那边买东西,其他的一概不知。小的还说是因为这边饭菜好吃,有事帮扶一把,多个朋友条路。”

        蔷薇特别想和姜棠做朋友。

        顾见山“没别的事就先下去吧。”

        他得躺一会儿。

        春台带着东西悄悄退了出去,公子幸好没问别的,他今天也就多了一句嘴,说公子受伤了,这话公子嘱咐过不让说。

        但他既没有夸大也没有骗人,说两句实话而已,既然是实话,那有何不能说的。

        脸面也没那么重要不是。

        中午,春台又去大厨房提菜。

        顾见山什么都吃,春台就点一些易于伤情恢复的。

        在大厨房,他看见姜棠了,姜棠应该也看见他了,只视线扫过,又继续做自己的事了。

        春台还是找了相熟的帮厨,“今儿都有什么好吃的?”

        帮厨道“熘肝尖好吃,别看这菜不辣,但一点都不比爆炒的差,味道不腥不臭,肉入口滑嫩,大师傅们新研究的做法。”

        吃肝能补血,不是辣的能养伤。

        春台道“要一盘这个,还有别的吗。”

        “蒸肉也好吃,给你半只八宝鸭,排骨山药汤也来一碗吧。”帮厨麻溜地拣菜,小声和春台说,“这三样是今天最好吃的。”

        别人不懂其中的关窍,但他一直看着大师傅那边,姜棠跟着大师傅们尝菜,好吃的菜她会提一份回宴几堂。

        春台没多问“还是拿花卷吧,公子这阵子不爱吃米饭。”

        帮厨道“拿什么花卷,今天有肉龙。”

        春台“肉龙?”

        帮厨直接切了三块,这个切出来和花卷差不多,但里面夹的是肉。而且是一整个放锅里蒸,肉馅裹得足,里面还有芋头,这才叫好吃呢。

        春台拍拍帮厨的肩膀,“好兄弟,等忙过明天,请你吃酒去,我也不瞒你,刚得了赏。”

        “那好说,我带点花生米,再带只烧鸡。”

        两人好兄弟长好兄弟短的叫了一通,春台才回去。

        而姜棠回去送了趟饭,又回大厨房了。

        一忙就又是大半天。

        回宴几堂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姜棠在大厨房喝的鱼片粥,陈大的手艺。薄薄的鱼片用玉米粉、胡椒粉抓过之后,往白粥里一滚,再放上干贝,光这样就鲜的不行。

        今儿没带边角料,得明儿宴席结束再说。明儿事情多,一大早就得过去,且有的忙呢。

        赵大娘忙了两天,累的腰酸背疼。

        她是发现了,年纪大和年纪小就是不一样,姜棠也成天忙,也没见喊累过,这二两银子赚的可真不容易。

        平日也就早中晚三顿饭,有时陆锦瑶不在宴几堂用饭,她更轻巧。

        其实姜棠也累,她这几天没闲着,但学会了写文书,能写帖子了,还学了几道新菜。

        以后再写这些东西也不会发怵,再加上了却一桩心事,人轻快了不少,累也高兴。

        到了宴几堂,姜棠一头钻进耳房。

        陆英她们围在一块说话呢,姜棠看少了两个人,月云和静墨不在。

        一问才知道,两人被调到前院去了,估计得等一会儿才能回来。

        白薇道“明儿是大事,事关永宁侯府的颜面,各院都调了人过去。”

        总共摆了二十桌,算着二百个客人,这还是按照发的帖子估算的,若来的多了还要添桌子。

        要看顾着客人,大老远过来不能让人干坐着,有要梳洗的、赏景的,须得礼数周到,不能怠慢了人家。

        姜棠点了点头,这也是一门学问。

        佩兰打量了姜棠一会儿,“今儿怎么这么开心呐。”

        白薇搭话道“今天发月钱,能不开心吗。”

        佩兰觉得不是因为月钱,昨儿回去,姜棠没说两句话,陆英不在,静墨也不爱说话,她一个人都要憋死了。

        今儿就和昨天不一样,姜棠看着更好看了。

        不高兴的时候就发苦,高兴的时候笑都是甜的。

        姜棠“哪有。”

        她就是想通了一些事。

        现在想情情爱爱的事为时尚早,赎身才是最要紧的。顾见山也知道,只要不妨碍她,那多一个人喜欢她没什么不好。

        倘若以后她下定决心和顾见山在一起,该面对的事还得面对,她也不必害怕。

        总不能即想嫁给他,又把他和他的家里完全割裂开。

        顾见山是永宁侯府的嫡子,她赎身之后也比不上侯府,身份之差如鸿沟。以后不会容易,她不可能什么都不付出。

        不过,这是以后要想的事。

        现在轻易碰不到面,手串她也还回去了,她心里轻快不少。

        这些事想通之后脑子都比平日清醒,今儿做的肉龙,明儿应该有剩,她能带回来一些。

        佩兰啧啧两声,“哪有哪有我看就有。”

        姜棠“哎呀,真没什么事,有事会和你们说的,我不会自己闷在心里了。明儿回来了,我应该能带东西,咱们也吃点好的。”

        这吃席和别处不一样,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自然不会把剩菜剩饭带回去。

        而且,姜棠在大厨房能说得上话,她可以带没做完的肉和菜。

        佩兰一听有吃的,顿时什么都给抛到脑后了,上回家宴,姜棠回来的时候就带了好多东西,可好吃了。

        几个丫鬟也来了兴致,“那明儿先把米饭蒸好,等你和赵大娘回来。”

        姜棠点了点头,这事忙过了估计要忙锦棠居的事了。

        锦棠居要开分店,陆锦瑶应该是打算从她这儿买大福的方子,到时应该还有二十两银子的进项。

        若是生意好,还能买别的,比她自己出去摆摊容易。

        姜棠在耳房待到亥时,跟着陆英一块儿回去,今天该佩兰和白薇守夜。

        静墨晚两刻钟才回来的,明儿也有的忙,过去帮忙的给了半两银子,也算心甘情愿。

        姜棠明早卯时就得过去,故而睡得早。

        次日一早,其他院子还在寂静中,唯独大厨房烟囱里冒着浓烟。

        陈大煮了一锅粥,蒸了一锅肉包子,今儿一干就是大半天,他们得先吃一顿,吃饱了才有力气。

        姜棠坐在院子里吃的,宴客的炒菜都是大锅菜,炒一大锅,分盘装好再端上去。

        只是因为厨子们练的久了,便是大锅炒的,也要好吃许多。

        而其他的炖菜,是提前一晚上炖好,在锅里煨着。

        十人一桌,一桌十六道菜,六凉十热,然后还有一甜一咸两道汤。

        韩氏还请了戏班子,在后院花园搭了戏台子,点心全都送到那儿去。

        茶水是酸甜口的果茶,点心有五香居的,也有锦棠居的,虽然没有张灯结彩,但各处也能显出几分喜庆来。

        天将破晓,东边露出一边红日,然后慢慢地往上爬,朝霞万丈。

        今天是韩氏特意找人算过的日子,大晴天,是各种事都合时宜的好日子。

        姜棠仰头看了眼朝霞,书里永宁侯请立世子之后,韩氏也消停过一阵。

        只是后来随着顾见舟在官途上顺风顺水,节节攀升,对顾见风越发地不满,开始钻营顾见风的官位。

        打点官员,托关系找人,终于把顾见风从鸿胪寺弄到了别的地方去,却因为后来党派之争,顾见风获罪被贬,这才丢了世子之位。

        那时顾见舟羽翼已丰,陆锦瑶有当家主母的风范,顾见舟做了世子,然后做了永宁侯。

        现在顾见舟在滇南,比书里升官还要快,不知对以后有没有影响。

  https://www.biqugebar.net/46502_46502143/90544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